当美国总统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时,他可能没想到,第一个被砸得粉碎的不是中国、欧盟或墨西哥,而是一个人口仅230万、被南非环抱的非洲内陆小国——莱索托。这个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的国家,正因美国50%的“对等关税”政策陷入前所未有的经济灾难。7月10日,莱索托政府正式宣布进入为期两年的"国家灾难状态",这在全球贸易史上开创了一个令人不安的先例。
莱索托的经济命脉与美国政策紧密相连。这个国土面积仅3.04万平方公里的国家,90%的出口依赖纺织业,而这一产业又完全仰仗美国的《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该法案允许包括莱索托在内的39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向美国免税出口7000多种商品。正是凭借这一政策红利,莱索托发展起了纺织业,创造了约4万个就业岗位,占全国出口制造业岗位的90%。莱索托首相马特凯恩曾无奈表示:"我们以为这是个假新闻,没想到美国真的会对我们下手。"
特朗普(资料图)
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以“汇率操纵”和“产能过剩”为由,宣布对莱索托出口商品加征50%的“对等关税”。这一决定让莱索托经济立即陷入瘫痪。路透社7月9日报道,美国进口商因担心高额关税纷纷取消订单,导致莱索托纺织厂大规模裁员。金融时报7月12日报道称,仅一个月内就有超过7000人失业,纺织业面临全面崩溃的危险。莱索托政府数据显示,这个国家的纺织业贡献了约10%的GDP,如今这一支柱产业正摇摇欲坠。
莱索托的困境远不止经济数字那么简单。随着工厂关闭,整个产业链条上的从业者都受到波及——从维修工、送餐员到宿舍房东,无数人失去了收入来源。首都马塞卢的断粮率飙升至35%,玉米面价格持续上涨。7月中旬,2000多名愤怒的市民走上街头抗议。政府被迫紧急拨款,将部门预算的3%(约2220万美元)投入"救急基金",试图通过建筑和农业项目在两年内创造6万个新岗位。但这一措施能否奏效仍是未知数,因为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国关税政策。
莱索托(资料图)
特朗普政府给出的加税理由令人啼笑皆非。美国声称莱索托“对美关税高达99%”,但数据显示,2024年莱索托对美出口仅2.37亿美元,而美国对莱索托出口仅300万美元。这种单边计算的“互征基数”完全忽视了莱索托的经济现实。更荒谬的是,莱索托货币洛蒂与南非兰特挂钩,根本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所谓“汇率操纵”纯属无稽之谈。美国此举实际上是在滥用“对等关税”政策,将一个小国当作贸易霸凌的试验品。
这场经济灾难给普通莱索托人带来了切肤之痛。32岁的纺织工人伊德尔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哽咽道:"我做了13年衣服,现在厂子说订单取消,我不知道明天该做什么。"他的遭遇只是冰山一角。据当地媒体报道,仅在7月份就有超过7000人失业,更多工人处于停工待岗状态。政府财政收入锐减,公共服务系统濒临崩溃,普通民众开始大规模外逃。讽刺的是,特朗普竞选时戴的"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红帽子,很多正是出自莱索托工人的双手。
国际社会对美国的批评之声日益高涨。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正在摧毁最脆弱的经济体。"南非已承诺提供2000万兰特(约100万美元)紧急援助,中国将通过"中非合作论坛"提供价值1000万元人民币的人道物资援助。欧洲和日本也准备提供帮助,但这些紧急措施难以解决根本问题。问题的核心在于美国单方面破坏了全球贸易规则,将经济制裁作为政治工具。
莱索托的悲剧给世界敲响了警钟。这个国家的遭遇证明,在当今国际贸易体系中,小国和弱国往往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当特朗普政府为了短期利益挥舞关税大棒时,他们可能没想到,这种“霸道逻辑”最终会反噬全球贸易秩序。正如一位经济学家所言:"当超级大国可以随意惩罚小国时,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将荡然无存。"
莱索托(资料图)
现在,莱索托政府正在努力寻找出路。他们一方面争取美国让步,另一方面积极开拓非洲其他市场,同时对接AGOA政策寻求支持。但正如一位当地官员所说:“合同没了,恢复是过程,不是瞬间。”莱索托的困境提醒我们,在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的经济政策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国际影响。当大国在制定贸易规则时,是否也应该为那些无力发声的小国多考虑一分?
特朗普政府或许可以宣称“关税政策取得了胜利”,但莱索托人民的苦难却是实实在在的。这个非洲小国的遭遇,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乎全球贸易公平与正义的重大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