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自8月1日起对欧盟进口商品征收30%关税,指控欧盟贸易壁垒导致美国巨额逆差。
特朗普的这一拳力道惊人。涵盖产品清单远超以往争议范畴,从德国的汽车零部件、法国的奢侈品,到北欧的精密仪器尽数包揽。重税的目的直白且具威慑力——试图强迫欧盟坐上谈判桌,按美方脚本重塑贸易规则。白宫贸易顾问办公室更放出狠话,称欧盟若不实质性让步,未来不排除清单再扩容。表面是贸易纠偏,实则是重塑西方经济秩序领导权的激烈交锋。
特朗普(资料图)
美欧之间绝非新战场。横亘在两大经济体间的“数字服务税争端”、“钢铝税僵局”等硝烟未散,彼此在WTO框架内的指控诉讼堆积如山。欧盟贸易专员东布罗夫斯基斯曾指美单边行动扰乱全球供应链。核心矛盾始终如刺:美国要求欧洲彻底改变其市场监管体系与农业补贴政策,欧盟则视此为对其经济模式主权的侵蚀。
然而欧盟并未立刻挥拳反制。布鲁塞尔表现出的沉默与战略克制令外界猜测纷纷。这种反应源于冰冷数字后的经济脆弱性。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双边货物贸易中,美国对欧盟产生2120亿美元逆差。两千亿美元的贸易差额像一道深沟横跨大西洋。数字背后意味着欧盟企业更依赖庞大、高购买力的美国市场。德国汽车制造商联合统计显示,超过25%的集团全球利润依赖北美市场输血。对德法等制造业强国而言,对美国销售渠道的深度依赖构成无法忽视的软肋。欧洲工业联盟评估报告也指出,欧盟主要经济体在机械、化工品对美国市场依存度普遍高于15%,高关税冲击成本难以内部消化。
特朗普(资料图)
欧洲更大的痛点藏于更深层——能源命脉仍笼罩阴影。俄乌冲突重创了欧洲廉价的俄罗斯天然气供应,迫使产业界转向高价替代品,工业电价一度飙升至美国的三倍有余。如今俄气对欧洲供应量锐减至战前约10%,虽经多元化努力,能源结构转型代价持续挤压企业盈利空间。布鲁塞尔某知名智库研究报告分析,高耗能产业成本结构中能源占比仍超12%,竞争力恢复仍处脆弱阶段。在此关头如贸然开启双向关税冲突,无疑是给挣扎中的欧洲制造商雪上加霜。一家德国中型汽车零件商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坦言已暂缓波兰工厂扩建计划:“无法再承受一场新的成本风暴。”
欧盟并非毫无底牌。事实上其已悄然开启法律反击程序,密集准备向WTO提起申诉。同时欧委会在加速推进“关键原材料法案”与“净零工业法案”,力图摆脱对美国技术的战略依赖。内部裂痕却是更深隐忧:法国强硬派要求对美农产征税反制,财政紧张的东欧国家则担忧冲击产业安全。共识难以达成限制快速集体行动的能力。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关税大棒或许会短暂提振部分美国产业数据。但长远看,这场西方内部的自我消耗本质上是零和博弈。政策分析师普遍指出关税壁垒将推高欧美制造业采购成本约8-15%,供应链紊乱最终买单者仍是消费者。全球贸易体系也在经历压力测试——美国单边行动不断消耗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权威性,多边规则根基持续被削弱。美欧价值两千亿美元的商品贸易链一旦陷入长期动荡,第三方经济体会被迫重新锚定产业链坐标,全球增长引擎将面临结构性熄火风险。
欧盟的沉默是苦果而非胆怯。它清醒认识到当下自身经济的脆弱维度——高成本与市场依赖交织成无形牢笼。特朗普的攻势撕开的不仅是商品关税清单,更是跨大西洋联盟价值观背后赤裸的经济利益裂缝。当盟友们陷入关税泥潭角力之时,维系西方数十年的信任锚点正在生锈断裂。西方联盟的未来早已不是口号问题,而是冰冷经济利益中每一场艰难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