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晓敏
打破医疗机构间的“信息孤岛”,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是解决群众“重复检查检验”烦心事、减轻就医负担的关键举措,也是我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点攻坚任务。7月17日,在河南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推进会后,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侯红就我省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的进展成效与未来规划,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是省委、省政府部署的重点改革,更是卫生健康系统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直接体现。”侯红开宗明义地指出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她介绍,省卫生健康委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聚力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组数据印证了互认工作的含金量:截至7月14日,全省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249家民营医院已实现检查检验结果线上互认,累计互认3017.5万人次,人均减少172.9元。
这笔沉甸甸的“民生账”,让群众切身体会到了改革红利。我省推动化解重复检查检验问题的创新做法和成效,也获得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肯定。
面对阶段性成果,侯红强调深化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仍是重中之重。“持续健全机制、增强信息化支撑,加快实现跨区域、跨机构共享互认,是我们下一步的核心目标。”她清晰勾勒出未来要做的工作。
“首先是根据疾病谱变化和需求,科学增补结果稳定、费用高、对诊疗短期影响小且适宜推广的项目,尤其是基层常用和跨区域高频项目。”侯红说,目前,全省现行检查检验互认项目230项,我省的目标是,2025年年底前全省互认项目超300项,年底前紧密型医联体实现全部项目互认,鼓励社会办医参与。
同时,我省还将积极对接国家平台,加强与周边省份协作,探索建立省际互认机制,力争尽快实现跨省域数据调阅互认,减轻跨省就医负担。
“我们的目标始终明确:通过深化互认,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少花钱’,持续提升全省人民的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侯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