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7月,有三个“外卖大战”的日子被全网所铭记——
7月5日是胃口得到超大满足的开端,7月12日是一天吃八顿的神迹,7月19日是即将到来的让人又爱又恨的第三审判日。
国内互联网大厂们,有的是力气和手段——来填饱广大用户们的肚子,然后试图让大家留下来,成为自家APP的忠实消费者。
真实的商战就是这样的朴实无华,狂撒大额券,还有“0元购”,根本花不完。
美团啃了这么多年的外卖版图,迎来了不怕水深的老对手。
网友们抚着肚皮,表达畅吃之情,“点外卖点到手机发烫,感谢商战,年夜饭都想提前点好了”。
沉寂已久玩不出新招的互联网, 回到了十年前最擅长的“低价换市场”,依旧是让人难以抗拒、无法忤逆省钱本性的引爆效果。
只恨自己胃口不够大的网友们,迎来了胃口够大的大厂们。
再厚的家底,也禁不住这么打下去,大厂们争的真的是外卖单子三块五块累积出来的回报吗?
它们所锚定的战略性目标是什么,现在还有翻身为王或是及时止损的机会吗?
01
疯狂价格战让全网沦陷
馋鬼的肚皮比大厂现金流先兜不住了
起初,人们以为这只是显露出疲态的京东想闯荡一下新市场。
闯荡到今天,已经全面升级为国内互联网史上规模最大的价格大战。
最近这半个月,无数台家用冰箱满负荷工作。
尤其临近周末,是三家大厂放券的冲单日,也是大馋丫头和小子们的“疯狂星期六”放纵日。
各家都有“0元购”,点单攻略相当直给,直播间抽、输口令领,省去了618和双11购物平台套路的90%。
0.1元秒杀场次占据了大家的闹钟,还有商家加码的大额优惠券往每个人的账户里塞。
有人一天点了八杯奶茶咖啡,担心身体的耐受程度,放进冰箱当存货。
有人迎来送往一波又一波骑手,上一桌残渣还没收拾完,下一单已送达,下下单正在火速赶来的路上,下下下一单的外卖员在爆单的店里急得团团转。
能吃苦的骑手拿超长工时和浑身牛劲交换报酬,日入一千不是梦。
只有店员受伤的世界达成了,小票机器磨出火星子,手捣柠檬茶、手剥荔枝、手打芋泥没有一个好对付的,想把地球手搓了的心估计都有了。
这场大战没有熄火的迹象, 美团上周放话“周六,快乐继续”,淘宝闪购宣布“188元大券包,五顿我全包”。
这盛景如自嘲馋鬼穷鬼的网友们所愿,是真正的“家人们,走过路过不要错过,都是实实在在的优惠”。
大家嘴上一边念叨着被资本做局了,蛋糕太多动不过来了;
一边坚定践行着独立大女主大男主那一套:认输、买单、离场,“下不去的体重、减不掉的体脂,资本你赢了”。
大额券跟天女散花似的,让整个互联网世界和线下吃货主场彻底疯狂, 所有人群画像一句囊括在“御三家”的商业版图中。
响应号召减肥的朋友们管不住嘴了,直到外卖大战才发现自己到底有多能吃。
平时没有点外卖习惯、自称“老式中国人”的网友们,开始试水外卖领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鸡蛋”,低价好吃的好喝的,让不少人增加外卖点单频次,开始每天习惯性地打开软件、划拉几屏、赛博觅食。
在肉眼可见的低价面前,非刚需也变成了刚需,哄自己上班上学变成每日清单上必须完成的项目。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是营销策略,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就像是吃喝领域的“口红效应”,花一杯奶茶钱就能获得及时的抚慰,自嘲水牛的社畜学畜们可不能在舌尖享受上亏待了自己。
而今叠加大型价格战,需要克服的价格门槛随之降低,浏览、添加购物车、下单、付款的整个链条跟上了油一样润滑。
出现了一批相关梗图@智智学姐
对于很多00后来说,尚属第一次真切见识这种互联网老派打法。
大家共同沉浸在低价海洋里,“放松了对血糖和热量的警惕,一块变胖变幸福”。
外卖大战最大赢家是谁,还没有定论;可以确定的是,胰岛素、发烫的手机和体重秤承担了很多。
02
时隔十年互联网再掀“0元购”
众所周知难做的外卖是块好蛋糕?
像天降横财一般的大额券和“0元购”大礼包,是价格战激化的产物。
一切还要回到鲶鱼入场。
在今年2月份京东发力猛攻外卖业务之前,很多消费者和行业内部人士都以为:外卖领域大局已定,美团和饿了么七三分天下,美团是无可争议的老大。
京东选择硬刚,以“零佣金”政策吸引商家,并宣布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首开行业先例。
之后“战争”逐渐升级,在4月底,阿里“参战”,启动饿了么“超百亿补贴”,淘宝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直接嵌入在APP界面的显眼位置,扶持的意图写在明面上。
红色京东、黄色美团、蓝色阿里(饿了么)的红黄蓝三巨头大混战正式形成。
到了7月,补贴进一步白热化。
阿里在月初表态要投入500亿,主打超级星期六活动。京东启动“双百计划”,吸引消费者的同事投入百亿扶持商家。
在7月12日这一天,三方订单总量超2亿,创历史记录,其中美团订单达到1.5亿单。
从数据来看,显然美团仍是巨头中那个唯一的超巨。
围观网友在疯狂下单的同时,也在想另外两家到底图啥,毕竟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一是这是美团的舒适区,以挑战者的姿态入局难免(至少在初期)自损八千。
二来外卖是公认的低利润行业,3%是常态,想做到5%是地狱级难度。
@冰加开水
任何商业举措的背后,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篇谋划与长期布局。
以红黄蓝三家的体量来说,它们都是有着很多“大公司病”的巨型船舶。
在用户量和交易规模增长减缓、消费升级难以推动的大趋势下, 势必要用过程凶险、结果可能惨烈的大船掉头来做出新尝试。
《人民日报评论》表示,这是对即时零售市场、电商业务和流量入口的争夺,是平台间供应链管理能力、技术和运营能力的较量。
在此时的市场整体发展情况下,消费体验、品质服务还没有足够的基础,平台大战便以强力价格战的形式表现出来。
贯穿始终的逻辑是 用高频打低频、用眼前的低价换取未来的高客单价。
淘宝话事人蒋凡在财报会上表示,闪购是高频词场景,在活跃度上表现得更好,对于淘宝来说是可以融合的机会——
背景早就为大家所熟知了,淘宝京东已不再公布每年促销节的GMV数据,淘系店铺、淘系主播在走下坡路。
而在高频场景中,尤为有讨论度和社交属性的,是 奶茶咖啡。
以奶茶咖啡为“钩子” 奶茶,建立起到平台下单-获得充能的正反馈,使得每一个订单的边际效应拉大。
较低的决策成本,叠加不断重复的购买行为,便可能形成消费惯性和有事没事打开APP瞅几眼的日常行为——各大厂们最想看到的“用户养成计划”。
继续往下打,就是利润更高、各家都虎视眈眈的酒旅。
先通过小单养成消费者的信任和偏好,之后再引到真正的有油水行业。
目前酒旅的巨头携程,还没有建立起行业标准和垄断趋势,想入局仍然有机会,只是很艰难。
但只要把消费链路打通,用户习惯在某个平台点外卖之后,遇到旅游、出差等订酒店、订交通票需求时,也会逐渐形成去这个平台下单的意识。
@逍遥商察
在表层的外卖单量成绩之下,这场外卖大战背后是互联网行业的底层逻辑:流量。
刘强东表示,京东做外卖亏的钱,相比去抖音、腾讯买流量的钱还是要划算的。
深耕互联网的多名资深人士,都认为阿里的终端着力点是淘宝。在闪购上花的钱,可以理解为淘宝的营销费用。
多方下场,联纵起的是整个互联网江湖的内容场、生意场。
业内专家分析,抖音、腾讯为何不急着参战,就是因为它们本身就拥有着公域、私域流量池,能靠卖广告位的用户注意力经济获得稳定的现金流。
只要坐靠流量入口,拥有搅动内容、曝光和话题度、转化为消费的能力,平台价值便高上一层。
现在三家在打的东西,便是想获得舆论场上的更多优势,让平台在“下单时才能想起”变成类似于刷短视频似的“时不时就点进去看一看”,也就是:把消费场景变成低决策门槛。
所以说到底,我们普通人的钱包和时间精力,就是大厂们最想获得的东西。
03
小心思和护城河
拼到这程度没人敢回撤
大战打到目前的“水深火热”阶段,没有人敢随意撤退。
因为沉没成本就在那里,现在离场,前期的投入就全打了水漂。
各家的表态中,显露出一种“我方比对方消耗少”的昂扬姿态。
美团本地生活CEO王莆中直言, “我们没有花8个亿,实际投入远比阿里少”。
商战到达这种程度,高管的态度是尤为重要的一种品牌资产,甚至算作商业资源的一部分。
但他们也透露出一股疲惫的信号,每一次加码、每一次跟进的不确定性都超乎预期。
王莆中在接受媒体“晚点latepost”采访时表示,“我们不想卷,但不能不反击”
那篇报道给出的描述是,当战争开启了,很难不擦枪走火。
双方做出的防御对方的动作,都在对方眼中变成了进攻。
于是表现为价格战的不断升级、外卖员的忙碌与收益增加、餐饮店员忙到两脚离地的景象。
对外卖行业来说, 重点在于从北上广到五线小城的线下外卖送达网络,在于长期建联、维护出的商户合作体系。
奶茶咖啡为什么成为“打架”各方都想抓住的那条小辫子,至少每天人手一杯,除了上面介绍的转化优势有关,跟外卖这一业态的硬性门槛更是关系密切。
奶茶咖啡赛道的连锁化率和标准化程度高,制作快且品牌覆盖范围广;平均下来每一单的杯数相比某个餐厅每一单的份数要多。
这就便于合作议价上品,沟通成本低,从而快速的起量,壮大平台的声量。
与此同时,这也是对平台自我测试的实战场和自我能力的彰显。
即时配送能力、骑手运力、消费者反馈,都得到最具象最直接的结果,为之后的即时零售铺路。
@爱济南
无论是哪一家,当前低迷的股价,都需要一些新的业态和新商业数据来做提振剂。
只不过价格战之下,乱象也频出。
0元购商品无人认领导致食物浪费、店员得不到合理休息、部分商家被迫加入补贴战卖一单亏一单。
上一篇:中证港股通50指数ETF今日合计成交额1.76亿元,环比增加85.13%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