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宣布,自8月1日起对来自欧盟和墨西哥的进口商品征收30%的关税。
这一决策标志着特朗普再次加大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压力,使本已紧张的全球贸易环境雪上加霜。特朗普在他的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发布了两封公开信,分别致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和墨西哥总统克劳迪娅·辛鲍姆,表示由于与欧盟和墨西哥在贸易谈判中的分歧,未能达成全面协议,因此决定自8月起对这两个地区的商品征收30%关税。
特朗普强调,此次关税是“独立于行业性关税”的措施,意味着现有的钢铁和铝的50%关税、以及汽车进口的25%关税将不会受到影响,仍会继续征收。
墨西哥方面的回应:
面对美国的威胁,墨西哥总统辛鲍姆在索诺拉州出席一场活动时表示,她有信心在最后期限前达成协议,并呼吁公众冷静应对这场危机:“我始终认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保持冷静。我们清楚哪些问题可以与美国政府合作,哪些则不能。国家主权始终是不可妥协的。”
紧接着,墨西哥经济部发表声明,表示已通过与美方官员的会议得知即将收到关税通知,并明确表示拒绝这种不公平待遇。特朗普在公开信中特别提到,墨西哥拟征收的税率低于加拿大(35%)。他在信中批评墨西哥未能有效遏制芬太尼的走私:“墨西哥在协助我们管控边境问题上做出了努力,但仍远远不够。他们未能阻止毒品走私集团将整个北美变成毒品天堂。”
数据显示,美加边境缴获的芬太尼仅占0.2%,而绝大部分毒品仍通过美墨边境流入美国。墨西哥对美出口占其总出口的80%以上,因而自由贸易对于墨西哥经济至关重要。
欧盟方面的强烈反应:
欧盟方面也做出了迅速反应,冯德莱恩警告称:“30%的关税将严重破坏跨大西洋供应链,直接影响到两岸的企业、消费者及患者。”她表示,尽管欧盟会继续寻求与美方达成贸易协议,但如果必要的话,欧盟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自身利益,包括实施“对等报复性措施”。
事实上,欧盟曾希望与美国达成一个全面的贸易协议,但在现实压力下,最近已转向寻求类似英国式的框架协议——即先达成原则性共识,再通过后续谈判细化具体细节。在欧盟内部,意见也并不完全一致。德国希望尽快签署协议,以保障其制造业的出口,而法国等成员国则警告不要在美方的胁迫下草率达成协议。欧洲议会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表示,欧盟应立即采取反制措施:“这种做法完全是对谈判的羞辱。我们绝不能容忍这种对待一个重要贸易伙伴的方式。”
特朗普的普遍性关税计划:
除了针对欧盟和墨西哥的关税外,特朗普本周还向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等在内的23个国家发出了类似的信函,宣布将实施涵盖面广泛的普遍性关税,税率从20%至50%不等,其中铜将被单独征收50%的关税。这一举动标志着特朗普自今年4月以来,再次采取强硬的贸易政策。此前他曾宣布类似的“对等性关税”措施,引发全球市场震荡,但在白宫内外的压力下,他最终推迟了执行。
如今,随着美国股市屡创新高、经济表现稳健,特朗普似乎恢复了自信,毫不掩饰其推进“美国优先”经济政策的决心。他曾在90天的缓冲期内承诺会签署多项新的贸易协议,但截至目前,仅与英国、中国和越南达成了初步框架协议。
特朗普的目标:
特朗普在致欧盟的信中明确要求欧盟全面开放市场,停止对美国商品征税,以减少美国的巨大贸易逆差。数据显示,2024年欧盟对美贸易顺差将达到1970亿欧元,成为美国贸易赤字的重要来源之一。布鲁塞尔智库Bruegel的高级研究员雅各布·柯克高指出,特朗普的这一最新举措可能会导致美欧之间出现类似美中之间的“报复循环”:“美中之间的关税曾一度上升,后来也一度下降。虽然没有完全取消,但趋势明显。美欧可能也会走上类似的道路。”
关税风暴的深远影响:
这场关税风暴不仅在经济上带来冲击,还在动摇美国与其传统盟友之间的外交与安全关系。日本首相石破茂最近表示,日本需要逐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与此同时,加拿大与多个欧洲国家也开始重新审视与美国的安全依附,甚至探讨采购非美制武器系统的可能性。
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自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美国海关的关税收入已突破1000亿美元,为联邦财政带来了可观的进账。但专家普遍认为,这笔收入是以牺牲与盟友的关系为代价换来的,长期来看,这种做法可能会削弱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