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间本周四,特朗普宣布,从下个月开始,美国将对所有加拿大进口商品征收高达35%的关税。这个消息一经传出,震动了整个北美,甚至让全球市场再次感受到不小的紧张压力。特朗普在公开给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Mark Carney)的信中表示:“这些关税可能会根据我们与贵国的关系进行调整,或上调或下调。”这一举措是自2018年以来,美加两国间最为激烈的贸易摩擦之一。
与以往的关税争端不同,这一次特朗普给出的理由引发了广泛争议——打击芬太尼流入美国。白宫方面称,加拿大应该加大力度遏制芬太尼的流入,否则将面临严厉后果。但根据现有的数据,绝大部分芬太尼及其前体化学品都是通过美国南部的边境走私进入美国,而北部的流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美国边境与海关保护局的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从美国北部边境查获的芬太尼仅为南部边境查获量的不到十分之一。前美国驻加拿大大使布鲁斯·海曼也公开表示:“这根本不是一场真正的边境危机,纯粹是政治恐吓。”
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至今尚未直接回应特朗普的威胁,仅简要表示将“评估事态发展”,并且重申了美加经济合作的重大意义。与此同时,加拿大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里斯蒂娅·弗里兰也表示:“没有任何一方能从贸易战中获益,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分析人士认为,加拿大政府可能采取更加克制的策略,以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毕竟,美国仍然是加拿大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超过7000亿美元。而对于特朗普而言,这一举措无疑是一次能够强化“强硬形象”并吸引选民注意的政治操作。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对加拿大商品实施高额关税了。回顾过去七年,美加之间的贸易关系经历了多次剧烈波动。2018年6月,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加拿大的钢铁和铝分别征收了25%和10%的关税。时任加拿大总理贾斯廷·特鲁多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并立即对价值166亿加元的美国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涉及的商品包括威士忌、果汁、自行车和床垫等。更糟糕的是,同年夏天的G7峰会成为两国关系恶化的加速器。当时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称特鲁多为“软弱且不诚实的人”,并威胁要对加拿大的汽车加征关税。特鲁多则坚决回应道:“加拿大人不会被欺负。”
经过几个月的艰难谈判,2019年双方同意撤销部分关税,并在同年9月签署了新的美墨加协定(USMCA),以取代原有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特朗普曾宣称,这一协议标志着“美国的胜利”,但加方官员和部分经济学家却批评称,这一协议带来的不确定性已经对加拿大家庭和企业造成了长期的负面影响。2020年,特朗普又突然宣布恢复对部分加拿大铝产品征收10%的关税,加拿大随即威胁进行报复,最终美方在两个月后撤回了这一措施。
近年来,特朗普对加拿大的言辞越来越激烈,不止一次在竞选集会上公开调侃要“吞并加拿大”,将其并入美国,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虽然白宫事后声明这并非一项正式政策,但这一言论仍然引发了外界的广泛担忧。加拿大《环球邮报》曾评论指出,特朗普的这一言论“展现了他政府如何看待盟友:不仅是合作伙伴,更是随时可以施压的对象。”对此,加拿大领导人纷纷表示,加拿大将坚定捍卫自己的主权与独立,并强调美加作为平等伙伴合作更为重要。
美加经济关系深度互补,从汽车到木材,再到能源和农产品。若特朗普真的对加拿大商品征收35%的关税,将无疑对跨境供应链造成重大冲击。加拿大向美国出口的主要商品包括原油、汽车零部件、软木、铝和钢材。如果加征关税,美国企业的采购成本将显著上升,最终消费者也将承担更高的价格。特别是汽车行业,它依赖着一个复杂的北美供应链。一位底特律的汽车制造商高管坦言:“我们每天都有数百辆卡车穿越美加边境。如果加征关税,不仅成本会增加,交货时间也会受到影响。”
特朗普在商界一贯以“极限施压”著称,通常先提出高价或威胁措施,再通过谈判换取对方的让步。他在信中也暗示,如果加拿大能够在打击芬太尼流入方面进行更有力的配合,美国将考虑减少这些关税。这种“先施压再谈条件”的谈判风格,虽然短期内可能取得一定成效,但也伴随着风险,且长期来看,这种方式会破坏双方的信任,使美国与传统盟友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加拿大资深贸易谈判代表彼得·克拉克也表示:“这种做法是在利用危机来获取贸易利益,但也因此威胁到了北美经济的稳定性。”
目前,特朗普政府尚未公布具体的关税清单,也未明确哪些商品可能被纳入征税范围。倘若原本享有关税豁免的商品也被征税,美加关系无疑将进一步恶化。无论特朗普提出的关税理由有多么政治化,这一决定将带来切实的经济后果:商品价格上涨,供应链受阻,且两国关系将充满不确定性。
特朗普在白宫外简短回应道:“我们当然希望加方配合,但如果他们不配合,美国人也不会被欺负。”2024年美加墨新协议刚刚稳定几年的时候,北美又一次被贸易的不确定性笼罩。而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再次提醒了世界:在全球化与保护主义的博弈中,强硬的姿态往往仅仅是谈判的开始,但最终的代价将由更多人共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