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全球贸易圈因一则消息沸腾——美国与越南达成贸易协议,越南输美商品关税从46%降至20%,但“转口贸易”商品需缴纳40%高额关税。这一条款看似针对中国,实则将越南推向战略十字路口:是继续充当美国遏制中国的棋子,还是回归理性,与中方携手共谋发展?答案藏在越南的贸易数据与产业现实里。
此次特朗普政府对越关税调整,表面是“让步”,实则暗藏玄机。越南若想维持20%关税税率,需对美商品实行零关税,同时对转口自中国的商品征收40%惩罚性关税。这直接冲击中国对越转口贸易,2024年越南对美出口额达1360亿美元,其中近30%商品来自中国转口。若40%关税落地,中国转口商品成本将大幅上升,越南作为“中间站”的价值也将大幅缩水。
美国此举并非仅针对越南,而是通过“分层施压”战术,将越南、欧盟、印度等中等大国拉入对华围堵阵营。欧盟已妥协10%关税,越南紧随其后,未来东盟其他国家或面临类似压力。但全球产业分工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美国试图通过政策施压割裂经济体联系,无异于逆潮流而动。
越南的抉择,需从其经济结构中寻找答案。中国是越南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2606.5亿美元,占越南外贸总额近四分之一。越南80%的芯片、70%的纺织原料依赖中国供应,电子、纺织产业90%的零部件来自中国。若因美国压力疏远中国,越南产业链将面临“断供”风险。
以钢铁行业为例,越南70%以上的钢铁设备、产线源自中国,高级钢材技术配方也需从中国引进。若中国限制关键原材料出口,越南钢铁业将陷入瘫痪。更现实的是,越南对华贸易顺差达480亿美元,而对美贸易顺差虽达1030亿美元,但利润空间因美国市场开放要求被大幅压缩。美国要求越南“完全开放市场”,意味着越南本土企业将直接面对美国巨头的竞争,本土产业生存空间堪忧。
面对美越协议,中方迅速亮明态度。商务部发言人直言:“坚决反对任何一方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达成交易,若出现此类情况,中方将坚决反制。”这一表态并非空话。2025年4月,美国曾试图通过关税施压中国,中方随即对等反制,导致美国农产品、能源出口受阻,最终迫使美方重回谈判桌。
中方的底气源于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中国连续20年高居越南最大贸易伙伴国,越南电子、纺织产业90%的零部件依赖中国供应链。若越南选择站队美国,短期内或获关税减免,但长期将承受产业链断裂、市场萎缩的代价。这种“饮鸩止渴”的模式,与中方提出的“互惠共赢”合作理念形成鲜明对比。
事实上,越南已开始调整策略。2025年4月,中方高层访问越南,双方签署45份协议,涵盖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合作。中方提出“新型生产力伙伴关系”,承诺协助越南突破供应链底层代工困境,这直接冲击美国对越南的芯片垄断地位。此外,越南申请中方83亿美元贷款,用于中越铁路建设,进一步深化两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这些动作传递明确信号:越南已意识到,与中方合作才是稳定供应链、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相比之下,美国承诺的“关税减免”不过是短期诱惑,难以弥补长期产业损失。正如越南经济学家阮文雄所言:“与中国合作,我们获得的是技术、市场和长期发展机遇;与美国合作,我们得到的只是暂时的关税优惠,却要付出产业安全的代价。”
越南的抉择,为全球贸易格局提供了重要启示:在逆全球化思潮盛行的当下,任何试图通过“站队”获取短期利益的行为,终将损害自身长远发展。中国提出的“互惠共赢”合作模式,已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实践证明其生命力。
唯有将越南的发展与中方合作回归理性协作,不仅是当前经济现实的必然选择,更是维护地区长久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的责任担当。如今全球产业分工深度交织,合作才能共赢,对抗只会两败俱伤。对越南在美越经贸战中的这一重大抉择,我们不仅要从政治高度予以肯定和支持,也要从经济角度深入分析其对我国的影响。欢迎您在下方评论区与我们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