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 星期三|
NO.1 债券通“南向通”参与投资者将扩容至非银机构
7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江会芬在“债券通周年论坛2025”上宣布了三项新的对外开放优化措施,进一步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支持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江会芬表示,今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亚洲金融论坛上宣布了“南向通”的一系列优化措施,其中支持境内投资者更便利购买多币种债券、延长结算时间、增加托管行等措施目前已落地。近期将扩大境内投资者范围至券商、基金、保险、理财等4类非银机构。
点评:非银机构入场将显著提升离岸债券市场深度和广度。一方面,为境内投资者提供多元化配置选择,分散投资风险;另一方面,扩大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NO.2 今年已有约200家中小银行获准合并或解散
截至7月7日,今年已有约200家中小银行获准合并或解散,其中多为村镇银行、信用社和农商行。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显示,同意工商银行收购重庆璧山工银村镇银行,并设立工商银行重庆璧山中央大街支行,承接重庆璧山工银村镇银行清产核资后的资产、负债、业务和员工。
点评: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的主要思路是推动主发起行并购,或引入新的股东(打包转让),在缩减数量的同时,增加资本实力,优化股权结构,提升经营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NO.3 险资年内合计举牌20次,已达去年全年水平
港交所披露,近日,弘康人寿举牌郑州银行H股。这意味着今年截至目前,险资对上市公司的举牌次数已达20次,已达去年全年水平。此次举牌涉及10家保险机构和16家上市公司。其中,平安人寿年内已7次举牌上市公司,包括对农业银行H股、邮储银行H股各两次举牌。
点评:险资举牌上市公司是加大入市力度的一种表现。近两年,相关部门陆续出台多项鼓励险资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并从多方面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投资生态,增加了险资入市积极性。
NO.4 首批科创债ETF发行火爆“一日售罄”
7月7日,备受关注的首批10只科创债ETF同步发行。而首批10只科创债ETF全部实现“一日售罄”,均达到30亿元首募上限。业内人士指出,科创债ETF主要投资者来自机构,不少产品早已被资金锁定。事实上,多只科创债ETF仅半日就已售罄。
点评:在监管层积极的政策导向下,关注和参与科创债的机构与资金有望持续提升,随着增量资金的持续流入,科创债产品的换手率与流动性或将持续提升,科创债流动性溢价有望压缩,对提高科创债的品种价值也有明显帮助。
NO.5 香港稳定币牌照竞争激烈,金融科技ETF受关注
7月8日早盘,三大指数集体走强,稳定币概念高开,金融科技板块涨幅靠前。数据显示,金融科技ETF华夏(516100)近10日持续获资金净流入,累计“吸金”超3.4亿元。消息面上,香港《稳定币条例》8月生效,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7日表示,金管局目前就落实条例指引咨询市场,该指引本月内公布,具体内容将涉及反洗钱及其他相关要求。据悉,香港的稳定币牌照比较稀缺且抢手,预计牌照仅为个位数,竞争十分激烈。
点评:牌照申请火爆反映香港发展虚拟资产市场的决心。合规稳定币发行将提升支付效率并降低跨境交易成本,但机构需强化反洗钱与储备金审计能力。金融科技ETF受追捧显示市场看好政策红利,持牌进度领先的支付公司和区块链技术供应商或优先受益。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