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7月9日美国关税谈判大限临近,多国谈判陷僵局。特朗普7月4日放话,新一轮关税“十有八九”8月1日生效,最高税率或达70%。美财长贝森特6日称,若伙伴不推进谈判,8月1日关税就回到4月2日水平,美将向约100国发关税信函。当天特朗普说,7月9日前要么签协议,要么发信函。贝森特称未来几天完成100项协议签署,但未透露具体国家。
白宫哈塞特表示,认真谈判的国家有“灵活空间”,或延期谈,特朗普做最终判断。米兰称各国需让步才能获低税率,欧盟和印度谈判有积极消息,部分让步国家或获延期。欧盟内部谈不拢。德国总理主张快签类似英国的“紧急协议”,法国总统马克龙强调不能仓促接受不平衡协议。上周,欧盟贸易专员会谈时遭美以食品进口17%关税威胁。欧洲行业预估,即便签协议,欧盟出口商品或面临10%最低税率,远高于特朗普上任前约2%的平均水平。
美国(资料图)
特朗普多次称对与欧盟、印度达成协议乐观,怀疑与日本谈成可能。但印度态度强硬,农业部长乔汉称谈判不在压力下进行,优先农民利益。印度称美对其商品加征7.25亿美元关税,将对等反制。印媒称双方可能在24至48小时内达成小型协议,印商品平均税率预计10%。日本谈判缓慢。日首相石破茂6日公开表示不会轻易妥协,谈判因此艰难。
特朗普此前要求日本“支付30%、35%或任意税率”,批评美日贸易不公平,要求日开放更多市场,接受更多美产汽车和大米。韩国6日声明,访美代表会见美贸易代表,提出延长关税豁免期,呼吁降低对韩汽车和钢铁关税。已达成协议的越南和英国被美当“模板”。美越7月3日达成协议,美对越出口商品征20%关税,越承诺对美商品全免税。美英5月8日协议中,美将英产汽车进口税率从25%降至10%,每年允许10万辆车以低税率入美,保留10%基准关税。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今年4月宣布对多数国家加征10%基础关税,部分国家最高50%额外关税,除10%外的关税生效时间推迟至7月9日。随着期限临近,各国谈判提速,但核心利益分歧凸显。美国“对等关税”90天暂缓期7月9日结束,美加紧谈判但进度不及预期。贝森特称大多数关税8月1日生效,这意味着7月9日后还有20多天。
特朗普和商务部长确认这一消息,显示美政府做法反复。有消息称,特朗普私下表示关税战无期限,白宫会不断放“最后期限”信号,到期又找理由延长。特朗普团队想保持“战略不确定性”,让各国摸不透意图,同时维持10%基准税率,想将加征10%关税变成既定事实。关税战拖得越久对美越有利,期间或有更多国家顶不住压力妥协,尽管这会损害美国及特朗普信誉,但特朗普并不在意。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资料图)
美国突然宣布向全球170多国发关税函,税率20%至30%,标志美贸易政策转向“一刀切”强硬措施。美曾高调宣布90天内完成90份协议,现实却谈判艰难。此举是对谈判失败的妥协,也是对全球贸易规则的挑战。这是特朗普团队对美经济困境的反应。过去数年“美国优先”政策制造贸易紧张,想通过关税重塑全球产业链,但美中贸易摩擦加剧、全球供应链断裂风险暴露,美自身出口和产业链也受冲击。面对谈判拖延和各国坚持利益,美政府选择发关税清单施压。
贝森特表示,约100个国家可能面临10%的对等关税税率,大规模税率调整不仅推高美国内通胀,还可能引发报复,激化贸易战,这已超传统贸易保护主义,更像经济武装冲突。国际视角看,美此举冲击多边贸易体制。WTO规则本通过对话解决分歧,美却单方面发函威逼,侵蚀多边体系约束力,各国可能加速区域贸易合作,形成碎片化经济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