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眼科创新药公司拨康视云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值得注意的是,拨康云视曾在于2023年11月、2024年5月、2024年12月2日及2025年6月先后四次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终于在6月20日通过聆讯。
此次IPO,拨康视云全球发售6058.20万股,占发行完成后总股份的7.22%,每股定价10.10港元,募集资金总额约6.12亿港元,所得款净额约5.22亿港元。
此外,拨康视云还引入富策控股、Reynold Lemkins两家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2280万美元。其中,富策控股认购2000万美元,Reynold Lemkins认购280万美元。
上市首日,拨康视云开盘价为9.5港元/股,开盘就跌破发行价,之后股价跌幅逐渐扩大。截至收盘,拨康视云报6.21港元/股,跌38.51%,总市值52.1亿港元。
拨康视云是一家以创新驱动的临床阶段眼科生物科技公司,致力于开发新型及差异化疗法,尤其是内部发现、开发及商业化同类首创及同类最佳眼科疗法。
2015年9月,拨康视云创始人倪劲松及其他联合创始人Van Son Dinh、Li Jun Zhi,在美国加州创建拨康视云的运营附属公司Cloudbreak USA进行创新药研发。在创业前,倪劲松已在生命科学行业深耕30余年。1989年,倪劲松在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取得加拿大布鲁克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还曾入职辉瑞、美国眼力健等公司。
目前,拨康视云正在开发CBT-001及CBT-004,此两种药物可能分别是治疗翼状胬肉(一种良性增生性眼表疾病)及血管化睑裂斑(结膜组织血管化的疾病)的全球首创药物。
截至当前,拨康视云已建立一个由7种候选药物组成的广泛而创新的管线,可覆盖眼睛前部及后部的主要疾病。
不过,拨康视云目前并无获批作商业销售的药品,亦无从药品销售中产生任何收益,仅从参天根据参天许可协议作出的一次性首付款1000万美元,以及各期的政府补助资金。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拨康视云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0、0及1000万美元;拨康视云经营亏损分别为2301万美元、3722万美元、3658万元;期内亏损分别为6684万美元、1.29亿美元、9913万元。
在没有收益的情况下,研发开支与一般行政开支是主要成本。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2024年,拨康视云研发开支分别为1529万美元、2749万美元、3795万美元;一般及行政开支分别为890万美元、1130万美元及950万美元。
为支撑公司运营,拨康视云只能依靠融资、股东出资和政策拨款等来满足现金需求。招股书显示,拨康视云成立至今的四轮融资共获得约1.541亿美元融资,其中包括2018年10月的1000万元A轮融资,2020年4月的获560万美元B1融资,2020年7月的1150万美元B2轮融资,以及2021年11月的1.27亿美元C轮融资。轮融资后,拨康视云估值为36.8亿港元
四次融资后,拨康视云引入了倚锋资本、鼎辉投资、一村资本、华医资本、远大医药、建银国际、深圳市高特佳等20余家投资机构。
股权结构方面,倪劲松、Bing Leng夫妇各自通过间接及家族信托,分别合计持股约20.86%、1.32%,总计持股22.18%。Van Son Dinh,通过VD&TL、Dinh Legacy Trust分别持股7.14%、持股0.25%;Li Jun Zhi,持股4.14%;澳美,持股12.30%;鼎,通过Skketch Shine持股6.39%;一村资本通过Yicun Holdings,持股6.04%等等。
作为一家尚处在商业化早期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此次IPO,募集资金将用于核心产品CBT-001和品CBT-009的持续临床研发活动,以及注册备案及获批后研究所需资金;生产设施及商业化活动所需资金;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来源:直通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