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近期加仓多只国防军工类ETF】
从资金流向来看,上周共计31只ETF资金净流入额在1亿元以上。而在非宽基指数ETF基金中,多只国防军工类ETF获资金青睐。其中,国防ETF(512670)净流入额超6.95亿,位列全市场第四。截至5月26日,最新规模44.79亿元,创近1年新高。
【行业催化不断,需求方对我国军贸装备产能、性能、性价比综合优势认知的持续深化】
5月20日,第十七届兰卡威国际海事与航空展在马来西亚兰卡威马苏里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我国军贸装备持续引发全球各方关注的背后,是我国自身军贸产品不断迭代下凸显的比较优势与我国军贸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后的厚积薄发。当下,我国军贸产品已经具备了产能、性能、性价比三方面的综合优势。从产能角度看,历经几十年的军工产能建设,我国装备产能持续提升,此前军工产能倾向于解决内需的情况有望逐步改变,军工行业已初步具备了产能外溢的基础;从性能及性价比角度看,巴基斯坦作为我国的重要军贸伙伴,其近五年军贸进口指标中有81.15%来自我国,本次印巴冲突中巴方武器装备的突出表现进一步展现出我国武器装备的高性能及高性价比优势。我们认为,伴随全球军贸需求方对我国军贸装备产能、性能、性价比综合优势认知的持续深化,我国军贸的能力和潜力将军工行业的天花板再次抬高。
今年以来,伴随进入“十四五”末年,军工行业的发展态势较此前出现一定变化。在市场表现方面,领涨主线发生切换,如主机厂等部分此前关注度相对较高的细分领域热度有所降温,虽然在印巴冲突后热度一定回升,但从本年度行情表现来看,部分主机厂仍然跌幅居前。而诸如军工国企改革深化下的资产重组整合、新兴军工科技前沿应用、兼具军民两用特性的“大军工”等领域成为市场焦点。我们认为,这种板块内部的结构性变动,并非偶然,一方面是军工基本面迎来持续回暖前市场保持观望态势,另一方面也映射出军工行业正处于“需求分化,预期重塑”的关键节点。
从“预期重塑”来看,在国际地缘政治形势波谲云诡、全球军事科技竞争白热化的大背景下,军工行业发展的外部压力与内部动力均显著增强。在内外部的双重影响下,我国军工行业预期有望受益于全球军工行业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与我国军工行业“强计划性”带来的内生式增长的双重驱动。一方面,地缘冲突、关税冲突等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使得军工行业战略地位愈发凸显,长期增长预期坚实;另一方面,技术迭代加速、关键战略节点逐步逼近、五年计划周期将至等因素,又使得短期内行业景气度有望保持上行通道,在此前多年的“沉寂”后市场对军工企业的预期有望重新校准。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与判断:
1、行业皆有周期,军工行业依然处于景气大周期,大周期中的小周期或将接近尾声,十四五已至末年,“十五五”全新征程和2027年目标迫在眉睫时不我待;
2、企业内功愈发重要,公司治理水平是否能持续提升,能否在业务聚焦和多元化之间做好平衡、能否军品和民品协调发展提升抗风险能力、能否放眼长远持续投入研发提高附加值,这些方面将会考验公司熨平周期的能力,也将成为赢得长期溢价的重要因素;
3、军工行业投资逻辑正逐渐从主题驱动向业绩驱动转变,企业基本面与未来预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投资决策需要更加注重对企业长期价值的挖掘,不同公司发展的差异性也将加大,择股也变得更加重要;
4、在市场调整过程中,“老白马”依旧白,性价比上具备了中长期配置价值;
5、随着行业发展逐渐步入新阶段,市场对军工行业的认知与预期将不断趋于理性,“十五五”的军工行业发展将更加稳健、可持续。
国防ETF紧密跟踪中证国防指数,中证国防指数选取隶属于十大军工集团公司旗下的上市公司证券,以及为国家武装力量提供武器装备,或与军方有实际装备承制销售金额或签订合同的相关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国防产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国防ETF(512670)综合费率0.40%,位列国防军工类ETF最低一档且仅此一只。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30日,中证国防指数(399973)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中航光电(002179)、中航沈飞(600760)、航发动力(600893)、中航西飞(000768)、中航机载(600372)、菲利华(300395)、航天电子(600879)、西部超导(688122)、海格通信(002465)、睿创微纳(688002),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3.61%。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