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者 | 李 百
关税战打了几个回合后,“浙江猪王”张邦辉实质推进了对天邦食品进行预重整,以厦门建发物产为首的财团最终成为天邦食品的白衣骑士。从预重整到实施重整还有一段路要走,对天邦食品来说,却可能是现有经济环境下唯一的选项。
张邦辉去年3月主动申请对天邦食品进行预重整。天邦食品的预重整有股断壁求生的味道,2023年刚巨亏29亿,这并不是天邦年景最差的年头,2021年巨亏45亿。2022年张邦辉砸锅卖铁不断变卖资产,天邦食品才勉强实现了将近5亿元的盈利,不过负债总额却达到了156亿。
只用了三年时间,天邦食品就由盈利常客变成巨亏将近70亿元,负债率87%。天邦食品承认,“无法清偿到期债务。”
张邦辉和师兄吴天星1996年在浙江余姚创立了天邦饲料,专攻特种水产。靠着技术宅的干劲,天邦饲料很快成了行业隐形冠军。2007年天邦饲料登陆深交所,成为水产饲料第一股。
2013年,天邦饲料收购艾格菲农牧的养猪资产,把战线拉到了生猪养殖。这一脚油门踩得够猛,2014年天邦出栏生猪不到46万头,到2020年飙到了300多万头,直接导致盈利32亿,所赚利润超过了过去十几年总和。
那个时候的张邦辉,俨然是“猪中巴菲特”,连媒体都夸他“逆周期布局眼光毒辣”。然而,天邦食品如日中天的时候,张邦辉却突然在2020年退居二线。
现在去看,正是张邦辉的激流勇退才铸成了今天仍在极力挽回的大错。
那一年,张邦辉把董事长的位置让给了职业经理人,他当时的解释很佛系:“想找更专业的人管公司,自己忙点别的。”但现实很打脸,新团队上任后不是考虑如何团结一切力量带领天邦前进,而是疯狂清洗老员工,连老板张邦辉都想干掉。
天邦食品巨亏45亿后,张邦辉不得不重出江湖。为了救天邦食品于水火,张邦辉由此开启了卖卖卖模式。然而,职业团队的管理不力加上肉价下行周期,2023年天邦出栏了712万头猪,均价却只有14.75元,卖得越多亏得越狠。天邦投资10多亿建成的亚洲最大屠宰场,产能利用率只有30%。
肉价下行周期下,养猪成了高危行业。
在天邦食品的预重整公告下,包括建发物产和南宁漓源在内组成的财团当了白衣骑士。天邦食品在今年5月9日公告了引进的财团名单,同时也延长了预重整周期,把期限延长了半年。
正式实施重整必须在预重整获得通过之后。一年多时间没有搞定预重整,并且把时间延长,可见双方还存在着较大分歧。事实上,天邦食品在公告里反复强调了这一点,并且提到了重整失败有破产清算的可能。
关税战后的天邦食品太需要一场快马加鞭的重整了。日内瓦会谈后,中美双方达成了部分缓和,但我国从美进口农产品仍然保留着10%的对等基准关税。美国的大豆玉米高粱可是猪饲料的原材料,对绕不开周期的生猪养殖行业来说,10%的税率绝对是一笔不能忽视的成本。
养猪成本面临增加,偏偏养猪行业又迎来了新周期。从天邦食品的财报不难看出,去年由于肉价上涨,天邦食品盈利了15亿元。今年来由于肉价下调,天邦食品第一季度只盈利了1.3亿元,下降了将近八成。
前有追兵后有堵截,天邦食品的求生欲望必然更强了。这或许是天邦食品推进预重整一年多,最近突然加速的原因。
从公开信息来看,引进的重整财团对天邦食品具有很强的互补作用。建发物产是农产品供应链龙头,具备饲料原材料的整合能力,南宁漓源是饲料生产大户,搭档另外两方财务投资人钱管够,引入的重整投资人对驰援天邦食品具有相当针对性。
能不能实施重整,接下来就要看双方能不能谈拢合作方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