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为中美关税战“暂停”松一口气时,中方先发制人,要求美方尽快取消232关税措施,这似乎有些非同寻常。
我新闻发言人何咏前
5月15日,在中方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我新闻发言人何咏前针对美国发起的232关税措施作出强硬表态,反对美方对进口汽车、钢铝的232关税,以及反对美方对进口药品发起的232调查。
中方指出这是典型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行径,害人害己,紧接着对美发出敦促:美方需尽快停止相关措施,呼吁以平等对话的方式,来解决各方关切。
这句话的意味不言而喻,中美已在日内瓦进行过一次对话,并建立了经贸磋商机制,后续的谈判才是重头戏,美方需要一步步纠正错误做法。
不过,至于什么是232关税呢?它最早来自于美国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实施的关税措施,美方可以打着所谓“国家安全”的旗号,对其自认为的特定产品进行限制和调查,本质上就是美国推行单边贸易保护的工具。
早在2018年,美国就以“进口钢铝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由,对来自中国的进口钢铝产品加征关税,发动贸易战。
2025年,美国又再次卷土重来,对所有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征收25%关税,当时,中方就已经对美方进行严正批评。
之后,美方更是变本加厉对进口药品和半导体进行所谓的“国家安全”调查,试图为之后进一步加征关税做相应的准备,尽显霸凌主义底色。
要知道,全球经济链条紧密相连,美国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严重破坏了正常的贸易公平与秩序,中方也强调,这根本无法帮助美国内部产业,还损害了正常了多边贸易往来。
对于其他国家而言,美方的做法严重损害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以一种“莫须有”的罪名对他国加征关税,大大提高了出口成本,相关企业的利润大幅度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挥舞的232关税大棒,看似能在贸易博弈中占据所谓的“主动”,但其实也会反噬自身利益,也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就拿汽车产业来说,美方对进口的钢铝加征关税,那么美国想要这些汽车制造的原材料,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制作成本上升的话,就会顺势抬升售卖价格,最后还是美国消费国者“买单”。
实际上,美国的单边主义本质还是“零和思维”的延续,但在全球化深度交融的今天,这种错误思维早已不合时宜,没有任何一方会是真正的赢家,只有平等合作才能共赢。
总之,中方对美方的敦促,不仅是对美国单边主义的回击,更是对全球经济规则的捍卫,或许也是“先礼后兵”。
若特朗普政府想以“极限施压”的手段来继续迫使中方让步,那么,中方已经再次摆明了态度,美方的任何计谋都不会得逞。
而在中美关税战“暂停”的表象下,这场中美博弈的实质是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合作共赢与零和博弈的终极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