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消息令全球市场为之振奋:中美两国达成协议,互降关税。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正式发布,标志着中美贸易关系迎来重要转折点。自2018年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以来,两国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给全球经济带来诸多不确定性。此次互降关税,无疑为紧张的贸易局势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世界看到了全球两大经济体携手合作、共同推动贸易发展的希望。
然而,就在全球为中美互降关税而感到欣喜之时,特朗普却在次日接受白宫采访时放出狠话。他宣称中国已同意取消对美进口商品施加的非关税壁垒,同时威胁道,如果未来90天的谈判未能达成协议,关税可能会从目前的30%进一步上调至“明显更高”的水平,尽管他补充说整体关税不会回到之前的145%的高点。这一番言论,无疑让刚刚缓和的贸易局势又增添了一丝紧张氛围。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此举,背后或许有着多重政治意图。一方面,他可能是为了安抚国内的强硬派势力。在贸易战期间,美国国内存在着一股强硬的贸易保护主义力量,他们主张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措施。特朗普的狠话,或许是为了向这部分人表明,他在对中国的谈判中不会轻易妥协,以此巩固自己在国内的政治支持。另一方面,这也可能是他在谈判中的一种策略,试图通过强硬的言辞,争取在未来的谈判中占据主动权,给中国施加心理压力。
中美贸易摩擦期间,美国航运业和零售业遭受了严重冲击,凸显出贸易战对美国本土产业的巨大破坏力。作为美国贸易摩擦的“前线”,洛杉矶港出现了罕见景象,一半以上的集装箱船泊位空闲,往日的繁忙景象不再。据《华盛顿邮报》报道,上周抵达洛杉矶港的集装箱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约三分之一。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出美国航运业的低迷,大量船只闲置,港口业务量急剧下滑。
特朗普(资料图)
与此同时,美国内陆多地的零售商也陷入困境,为“中国制造”库存告急而发愁。美国一家鞋类零售商的总裁马斯卡特表示,由于美国政府的对华关税,公司成本将上涨40%,不得不提高秋季交付商品的售价。许多美国进口商因无力承受关税,订单骤减,导致海运量骤降。一家精密音频设备进口商已要求其中国供应商停止发货,按照美国政府此前的关税政策,公司在中国工厂积累的商品将被征收的关税超过100万美元,这对这家小企业来说是难以承受的重负。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对美国贸易政策表示不满和抵制的情况下,特朗普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压力。曾经的盟友不再毫无保留地支持美国,美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形象和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中美会谈达成初步共识后,中方积极加强与拉美和加勒比海国家的合作,进一步扩大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这一举措让美国在拉美地区的“后院”出现了危机。
特朗普(资料图)
5月13日,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此次会议意义非凡,是中拉关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主持会议,拉共体各成员国外长及代表、地区组织负责人等齐聚一堂,共商合作发展大计。
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成果显著,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中国官方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的双边贸易额达4274亿美元。目前,已有三分之二的拉美国家加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巴西、秘鲁和智利等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本次访华的哥伦比亚总统古斯塔沃・佩特罗,宣布哥伦比亚将加入中国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这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在拉美地区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在全球贸易格局发生变化的背景下,中国与拉美国家的紧密合作,不仅为双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而美国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却在逐渐下降,其长期推行的“门罗主义”等政策,引起了拉美国家的不满和抵制。美国对拉美国家的干涉和控制,使得拉美国家开始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以实现自身的发展和独立。中国以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理念,赢得了拉美国家的信任和支持,成为拉美国家在国际合作中的重要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