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孙凯杰】5月17日,被市场密集关注的景顺长城基金经理鲍无可职位变动一事,终于有了下文。
当天上午,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公告表示,基金经理鲍无可因个人原因辞职,并已按规定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办理注销手续。同时,鲍无可也卸任了目前在管的8只基金的基金经理职务。
4月以来,鲍无可所管理的8只基金陆续官宣增聘基金经理,但并不是公募业界经常出现的“老带新”,而是新增了4位老将作为基金经理共管,引发了投资者的强烈关注。
资料显示,鲍无可具有17年证券、基金行业从业经验。2009年12月,他加入景顺长城基金,历任研究部研究员、高级研究员,2014年6月至2025年5月16日,担任股票投资部基金经理,现任股票投资部执行总监、基金经理。
鲍无可是目前市场中少数“双十”基金经理之一,即基金经理从业年限超过10年、年化回报高于10%。他管理时间最长的景顺长城能源基建A,在近11年任职期间总回报达到374.75%,年化回报为15.37%。
除了长期稳健的业绩外,鲍无可最受投资者青睐的原因,则是他相当注重“安全边际”。
在景顺长城基金2023年发布的一部短片中,鲍无可描述了自己的投资风格:“古语说,上善若水,投资也像水,我觉得自己是一杯温水,不在意那些转瞬即逝的热度,而是更看重细水长流的回报。”
2015年上半年,A股成长股大涨,但鲍无可认为,成长股的估值已经出现了泡沫化,及时将高成长的个股调仓,换成了更为稳健的银行股。“做了这个操作之后,我们的排名从3月底的前25%,下降到了5月底的后40%,这么大的排名波动,对于我是有很大的压力的。”彼时,初出茅庐的鲍无可一度被投资者视为“不跟牛市”“跑输大盘”。然而进入6月份,市场出现大跌,鲍无可的避险操作则为投资者守住了相应的收益。
自担任基金经理以来,鲍无可所管产品波动较小,近3年最大回撤仅为15%,尤其是在2022—2024年的A股震荡期间,鲍无可管理的基金逆势上涨,持续获得了稳定的收益。
在宣布鲍无可辞职的同时,景顺长城基金还发布公告,将于5月19日起恢复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等多只鲍无可曾管产品的大额申购,这或许也是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密集赎回。
大河财立方记者发现,在不少互联网基金销售平台的讨论区,已经有投资者陆续表示,一旦鲍无可卸任,自己也将赎回他的在管基金,转而选择其他基金经理的产品。
过去几年来,A股市场时有疲软表现,导致了大量主动权益基金收益不佳。而像鲍无可这类跑赢基准、跑赢大盘同时保持稳健收益的基金经理,变得愈发稀缺。一旦他们出现职位变动时,大量资金也会随之变动。
例如知名基金经理范妍在2024年4月从圆信永丰基金离职后,其曾管理的基金连续多个报告期出现规模下滑;而在加盟富国基金后,她新接手的富国稳健增长总规模已从5.09亿元增长至74.61亿元,增长幅度近14倍;同时,该基金还吸引了大量机构投资者加码押注,机构投资者占比从近乎为零飙升至超过七成。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17日,景顺长城基金目前管理的非货币基金规模为4345.84亿元,排在全市场第12位,而鲍无可辞职前所管理的规模为162.07亿元。对于景顺长城基金来说,在当下公募基金转型的关键时刻,失去一位能够长期跑赢业绩基准的权益老将,或许会带来更多的连锁反应。
责编:史健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