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 广州报道
关税冲击波的影响还未显现,日本经济就呈现萎缩的态势。
当地时间5月16日,日本内阁府公布,日本2025年一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0.2%,按年率下降0.7%,年均下跌幅度远超市场预期的下降0.2%。这也是日本GDP四个季度以来首次呈现环比负增长。
影响日本经济下滑的原因是,私人消费停滞和出口下降。具体来看,占日本经济产出一半以上的私人消费在第一季度持平,而市场预期为环比增长0.1%;当季日本出口环比下降0.6%,但同时进口环比上升了2.9%。这些因素都拖累了当季经济增长。
美国所谓的“对等关税”仍未实施,日本经济似乎已经失去了海外需求的支持,并凸显经济脆弱性。外界对日本经济的前景越发不乐观。野村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木内登英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在美国于4月实施关税措施之前,日本经济已显疲软。木内表示,关税的影响可能在二季度更加凸显。这也意味着,日本正面临着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的风险。
日本经济不稳定、美国关税可能很快袭来……各种不确定因素下,日本央行加息前路阻碍重重。即便如此,日本央行并未放弃继续提高政策利率。一直以来,日本政府希望借助通胀持续推动企业加薪,促进内需扩张,形成良性循环,以帮助经济摆脱通缩。在美国关税冲击波之下,日本政府的愿望能否实现?
意外陷入“技术性衰退”悬崖
遭遇一年来的首次经济萎缩,而且萎缩速度超出预期,这也许是日本政府没有料到的结果。
具体来看,引发日本经济萎缩的两大根源在于国内消费停滞和出口下降。数据表现也凸显了日本经济的脆弱性。首先是,自去年底以来,大米和新鲜蔬菜价格的飙升严重削弱了消费支出,占日本经济比重一半以上的个人消费疲态尽显;其次,日本一季度出口表现下滑。若按月份来看,一季度的三个月日本出口都呈现增长,特别是2月该国出口超预期增长,显示企业在一系列美国关税措施出台之前增加了订单。但到了3月,日本出口增速显著放缓,可见海外需求难以持续,或进一步反映出日本出口获利能力下降,以及该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有所减退。
“日本一季度经济陷入萎缩,体现日本对于全球经济的敏感度较高,其经济韧性相对薄弱。”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出口方面,虽然美国关税的负面影响还未体现,但是在全球需求放缓的背景下,出口商已经较为谨慎。出口下滑,而进口上升,造成净出口对于经济的贡献由正转负。另一个拖累项是消费,在通胀仍然高企的背景下,居民端实际可支配收入下滑,叠加国际经济前景不明,消费意愿有所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日本一季度的数据还未受到美国所谓的“对等关税”的波及。对于在美国关税生效前就产生这样的结果,上海市日本学会会长、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日研中心主任陈子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源于外界已经预计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可能会对该国经济造成较大波动从而影响市场情绪,另一方面还是因为美国对日本的汽车消费没有想象中多,这也跟日本汽车在全球车企中的竞争力下滑有关。
当前,日本正寻求与美国就关税问题进行谈判。5月11日,据央视新闻报道,就美国对部分英国汽车加征关税降至10%,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虽然这是一种模式,但日本寻求撤销加征汽车关税,并非降到这一百分比即可。同日,石破茂再次重申,他将在与美国的谈判中要求取消所有加征的关税,尤其是针对汽车的关税措施。
美日谈判结果尚未明朗,但日本已不可避免受到汽车关税的负面影响。汽车产业是日本第一大经济支柱,其产值占日本制造业的50%,总产值占到了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左右。去年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额超过6万亿日元,占日本对美出口总额近三成。石破茂也曾表示,“汽车关税对日本经济影响极大。”
据日本业界估算,美国汽车关税导致日本汽车出口下降、日本国内汽车生产减少,最多或使日本经济遭受13万亿日元损失。这大约相当于2024年访日外国人消费额的1.6倍,占日本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
因此,王昕杰认为,美国加征关税的具体影响将在下个季度有所体现。他表示,日本下一季度的出口数据可能会进一步下滑,企业很有可能在不明朗的经济预期下削减开支,日本经济再次陷入萎缩的风险相当高,“接下来的美日之间的谈判尤为重要。”
陈子雷也持相近的观点。他表示,当前日元呈现升值,在这个趋势下,日本出口竞争力有所下降,叠加持续的通胀损害私人消费,若这两个问题没办法解决,今年日本经济也难逃衰退的风险。
日央行再陷入两难处境
其实在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之前,日本加息的预期曾一度升温。
日本总务省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3月日本国内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6%,连续36个月保持在日本央行2%的目标之上,同时3月日本核心CPI同比上涨3.2%,连续43个月高于政策目标。有预测认为,日本4月核心通胀可能录得两年来最快增速。
与此同时,日本国内工资涨幅明显。日本厚生劳动省周一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日本劳工基本工资同比增长3.1%,创下自1992年10月以来最大涨幅。分析认为,这一数据为日本央行权衡未来货币政策走向提供了积极信号,进一步加息预期愈发稳固。更重要的是,由工资上涨推动的服务产品价格上升趋势或重新得到强化。数据显示,4月日本消费需求好转带动服务业重返扩张。
然而,日本经济仍未扭转疲态。在一季度经济同比负增长的背后,代表经济增长风向标的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在第一季度依然被压制在50的“荣枯线”之下,并连续10个月陷入萎缩。
即便日本央行此前暗示决心维持加息的立场,但从现实操作来看,日本加息路上面临众多掣肘。其中,最大的干扰莫过于美国的关税政策。据新华社报道,日美目前已举行两轮关税谈判,日方持续要求美方重新审视关税措施,但美方一直坚持不能在汽车、钢铁等产品上给予日本“特殊待遇”。日本央行预测,若贸易摩擦持续发酵,将通过三条路径冲击日本经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将抑制出口需求,企业盈利空间遭挤压,家庭与企业因前景不明而推迟消费投资。
在最近一次货币政策会议上,日本央行将实现稳定通胀目标的时间推迟了一年,并将2025财年经济增长预期减半。日本央行审议委员也表示,急于加息可能会影响消费支出,暂时维持政策稳定是合适的。在这些鸽派信号发布后,包括高盛和巴克莱在内的多数日本央行观察人士将下次加息时间预测推迟至今年晚些时候或2026年。
“加息的关注点在通胀和工资的螺旋关系上,日本用了很长时间才创造出再通胀环境,目前的通胀涨幅还是可以忍受的。”王昕杰认为,当前有众多条件阻碍日本加息,首先,是全球经济形势,在全球经济形势欠明朗之际,日本央行表现相对保守;其次,在近期日元大幅升值的背景下,日本央行也避免过于紧缩的政策来进一步加大日元的升值幅度,因为这会影响出口行业,以及影响套息交易的正常运作。
展望未来,王昕杰表示,在美国关税的影响下,可能会导致日本再通胀进程停滞。在众多不确定因素下,日本央行会暂缓加息的动作,直到美日谈判有进展再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