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以来,大金融板块表现强劲,尤其是银行股的突然反弹尤为引人注目。在当前市场面临调整的阶段,以银行为首的红利资产再次受到市场青睐。
此前,市场曾有观点认为银行板块的上涨是由于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优化,导致基金调仓至大金融板块。然而,5月16日有媒体向接近监管的专业人士求证后得知,这种市场流传的分析并不准确。银行股的行情可能与个别投资者借机炒作有关。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6日,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银行指数5月以来上涨5.37%,排在所有行业第二,十余只银行股涨超5%。受板块带动,多只银行主题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本月也涨超5%。
受访者认为,银行股具有高股息、低估值的特点,在市场波动较大时能提供较为稳定的收益。在鼓励险资等长线资金入市的背景下,红利类资产配置需求可能会进一步提升。
银行板块强势反弹
近期最受关注的便是大金融板块,以ETF为例,5月6日触底反弹后,开启了六连涨行情。尽管最近两个交易日有所回调,但本月以来,多达10只银行主题ETF区间涨幅超过5%,领跑同类产品。受益于大金融板块的上涨,红利低波100ETF区间涨幅更是超过6%,在所有股票型ETF中表现最为突出。
数据来源:Wind
若从5月份以来的行情看,银行板块无疑是市场中的一大亮点。截至5月16日,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银行指数本月区间涨幅为5.37%,仅次于电力设备的5.47%。与此同时,非银金融指数的区间涨幅达到4.28%,在行业指数中排名靠前。
从个股表现来看,本月以来,共有17只银行股区间涨幅超过5%,其中,浦发银行涨幅暂居第一,宁波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成都银行等涨幅居前。
由于银行等红利板块的走强,吸引了市场的多方关注和广泛探讨。此前,市场曾有观点认为,自5月7日监管部门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后,公募基金因业绩比较基准的优化而大幅调仓至银行等板块。
不过,5月16日有媒体援引业内人士的观点称,关于公募考核业绩比较基准导致市场调仓的有关分析不准确、不专业,缺乏基本常识和依据。同时,有关媒体也向接近监管部门的专业人士进行了求证,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观点。银行股等行情的频繁切换,可能与个别投资者借机炒作有关。
红利板块获长期关注
尽管有观点明确指出公募基金近期不存在大规模调仓,但银行板块的强势回暖,以及《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对业绩比较基准约束作用的强调,使得这一被低估的红利资产再度受到市场重视。
排排网财富理财师姚旭升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结合当前市场环境,以及《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动方案》的发布来看,未来基金增持银行股具有一定合理性。
姚旭升认为,长期以来,主动管理型基金对银行股严重欠配,而业绩比较基准通常包含银行股等成分。为了使基金业绩更符合基准要求,主动基金有必要增加银行股的持仓,缩小和业绩基准的偏离度。
至于银行股为何会受到青睐,姚旭升表示,银行股具有高股息、低估值的特点,在市场波动较大时能提供较为稳定的收益。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主动基金增加银行股持仓可以优化资产配置,降低组合风险,提升产品收益的稳定性。
以银行股为首的红利资产在震荡市场中通常会更受关注。姚旭升表示,在经济增长放缓或经济形势不稳定时,银行等红利资产的盈利相对稳定,能够抵御经济周期波动的风险。银行股等红利资产在资产配置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降低投资组合的波动率,实现长期稳定的业绩回报。此外,近年来,监管层不断强调上市公司要加大分红力度、提高股东回报,这为红利资产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谈及银行板块的投资机会,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经理赵晓东表示,降准或推动银行信贷增长,而降息可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因此有望推动银行板块估值修复。
赵晓东认为,目前银行板块估值仍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具有较高的股息率和较低的波动性,属于红利型品种。在当前鼓励险资等长线资金入市的背景下,红利类资产的配置需求可能会进一步提升。
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