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自4月3日起对进口车加征25%的关税,自5月3日起对发动机、变速器、动力总成零部件、电子元件等关键零部件加征25%的关税,美国总统特朗普主导的关税政策正迅速成为整个汽车行业的核心忧虑点。通用汽车、福特、Stellantis、丰田、本田、梅赛德斯-奔驰等全球主流车企如临大敌,纷纷下调或撤回2025年业绩指引,并为盈利缩水提前发出预警。
01
车企如临大敌
面对关税,“底特律三巨头”避无可避。其中,福特汽车预计,特朗普关税政策将导致该公司2025年调整后息税前利润损失15亿美元。考虑到关税政策带来的风险,福特还撤回了2025年业绩指引。该公司此前预计,2025年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70亿~85亿美元。
通用汽车也同样受到冲击,预计全年利润将因关税损失40亿-50亿美元,几乎是福特预期损失的三倍。通用汽车首席财务官保罗•雅各布森指出,其中20亿美元来自整车进口关税,其余则来自零部件进口关税。为此,公司将2025年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从100亿-150亿美元,下调至100亿-125亿美元。
Stellantis集团则称,美国关税政策的不断变化,使得Stellantis很难预测销量和竞争格局可能受到的影响,因此该公司撤回了2025全年的财务指引,并正在与关税政策及政策制定者“密切接触”。前不久,Stellantis集团董事长约翰•埃尔坎警告称,面对来自中国车企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美国实施的高额关税和欧洲过于严苛的监管政策,正在危及欧美汽车产业。
关税问题为日本汽车产业带来的挑战,也引发广泛关注。由于美国是日本汽车出口第一大市场,占到总出口量的三成,关税对于日本车企冲击自然比较大。今年4月底,牵头与美国政府谈判的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称,受美国关税影响,某日本头部车企正处于“每小时损失100万美元的状态”。
具体来看,丰田汽车预计,2025财年(2025年4月-2026年3月)公司营业利润将降至3.8万亿日元,而净利润将同比大跌35%至3.1万亿日元。利润大幅萎缩的主要原因之一正是美国关税政策冲击。其中,仅4月和5月两个月内,公司营业利润预计就将损失18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0亿元)。
本田对于未来的展望也较为悲观,预计2025财年净利润将同比大跌70%至2500亿日元。本田强调,关税政策对其业务的影响将“非常显著”,频繁的修改使得公司很难展望前景。
日产指出,2025财年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将给该公司带来4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23亿元)的损失,但由于关税政策前景不明,日产没有给出全年营业利润及净利润预期。不过,从近期季度表现来看,日产预计,2025年4-6月,叠加关税影响,日产将出现2000亿日元的营业亏损。
马自达则宣布推迟公布2025财年预期。该公司称,美国政府对汽车加征关税导致不透明的经营环境正在持续,现阶段难以计算。
另外,在美国广泛开展业务的欧洲车企也同样发出预警。其中,梅赛德斯-奔驰强调,如果特朗普关税政策继续下去,公司利润将受到“负面影响”。对于此前设定的业绩指引,梅赛德斯-奔驰方面均已放弃,仅表示在关税影响下,预计各项业绩均低于去年同期。
大众集团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财报中,已经为应对美国关税政策及柴油车诉讼提前计提了3亿欧元准备金。宝马集团则相对乐观一些,明确了2025年业绩指引,并认为部分汽车关税可能将从7月开始下降。不过,宝马集团也称,若关税税率上调或实施期限超出预期,实际业绩或偏离目标,特定零部件及原材料供应链也可能会出现瓶颈。
02
转向防御策略
面对关税带来的冲击,车企在生产运营方面转向了被动防御的策略。以福特为例,根据首席财务官雪莉•豪斯的说法,公司关税总成本其实约为25亿美元,但其中10亿美元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抵消掉。例如,他们将部分车辆和零部件从墨西哥通过保税卡车运往加拿大,以避开美国关税。
尽管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压力,且福特在美国生产的汽车比例更高,处境略优于竞争对手,但福特依然忧心忡忡。福特指出,关税对供应链造成的影响,可能会导致美国汽车生产中断,关税上调、关税实施方式的变化,以及其他国家可能采取的报复措施,也都对经营构成了额外的威胁。福特CEO吉姆•法利警告投资者,特朗普的汽车关税政策预计将持续“至少三年”,会导致行业普遍涨价,还会拖累公司下半年汽车销量。福特此前还警告称,如果美国政府继续征收关税,该公司7月起将不得不在美国市场上调价格。
再看通用汽车,虽然预计关税会带来40亿-50亿美元损失,但其提前做好了应急预案,“预计可抵消至少30%的关税影响”,而如果关税长期存在,公司可能会采取进一步措施,例如转移整车生产或零部件供应。通用汽车董事长兼CEO玛丽•博拉称:“通用汽车正适应新的贸易政策环境,进一步强化供应链体系,并提升电动汽车业务的盈利能力。”
日本车企方面,丰田社长佐藤恒治表示,将考虑在中长期内,在美国本土加大产品开发和生产的力度。
本田则宣布,由于关税和电动汽车需求放缓等因素,公司决定把在加拿大建厂的计划推迟约两年。另外,为了规避关税,本田已决定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而非墨西哥生产下一代思域混合动力车。同时,为了减轻关税的影响,本田赶在关税生效前将在日本、加拿大和墨西哥生产的汽车大量运往美国。
目前,汽车关税带来的震荡还在持续,不止是企业层面,各国政府也在与美国加强谈判。这场关税风波不仅考验着企业的应变能力,更成为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关键变量。
来源:中国汽车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