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家居行业在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的双重驱动下,持续吸引资本市场的关注。2024年至2025年5月,多家家居企业加速冲击IPO,试图借助资本力量实现规模扩张与业务升级。然而,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的企业顺利过会,有的则黯然折戟,行业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格局。
一、成功突围:北交所成新战场,定制化与全渠道战略成关键
1. 玫瑰岛:全屋定制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广东玫瑰岛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玫瑰岛”)近期通过北交所上市议案,拟募资5.5亿元用于定制家居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及品牌推广。作为卫浴领域的头部企业,玫瑰岛近年从“全卫定制”向“全屋定制”延伸,试图突破单品增长瓶颈。尽管其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27.47%,但营收仍保持6.1%的稳定增长,这得益于其“多品牌+多品类+全渠道”战略的推进。未来,若成功上市,玫瑰岛有望通过资本优化供应链效率,平衡研发投入与盈利目标。
2. 图特五金:转战北交所的“灵活转身”
图特股份的IPO之路颇具戏剧性。2023年其曾冲刺深交所主板,但于2024年撤回申请,随后转战新三板,仅挂牌1个月后迅速转向北交所。这一策略调整反映了中小型家居企业对融资效率的迫切需求。图特股份主营精密五金,其快速切换战场的背后,是北交所审核周期较短、包容性更强的优势。若成功上市,或可为其技术升级与市场拓展提供资金支持。
3. 炬森精密:新三板挂牌不足一周即冲刺北交所
广东炬森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炬森精密”)的IPO进程堪称“极速”。2025年4月25日挂牌新三板,4月29日提交北交所辅导备案,5月6日即进入辅导期。这一速度凸显了企业对资本市场的强烈渴望,同时也反映出北交所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吸引力。炬森精密专注于精密五金部件,其快速推进IPO或为抢占智能家居五金赛道先机。
4. 悍高集团:深交所过会,佛山“上市军团”或再添悍将
悍高集团的成功过会成为2025年家居行业的一大亮点。作为佛山今年首家过会企业,其拟募资4.2亿元用于智慧家居五金基地与研发中心建设。
财报显示,2022-2024年其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2.78%,净利润增长率更是高达61.83%。悍高的成功得益于其“一站式全屋五金解决方案”的定位,以及规模化生产带来的降本增效。此外,其“旧改”赛道布局与产品降价策略,进一步打开了存量市场空间。
二、折戟沉沙:好博窗控IPO四度中止的警示
与上述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深圳好博窗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好博窗控”)的IPO终止。自2023年3月申请深交所上市以来,该公司因财务资料过期问题多次被中止审核,最终于2025年5月10日主动撤回申请。尽管其2023年营收突破10亿元,扣非净利润达1.88亿元,但业绩预期下滑(2024年营收同比预降超10%,净利润预降25%以上)成为致命伤。
好博窗控的案例暴露了家居企业IPO的两大风险。首先是财务合规性不足,频繁因财务资料问题被中止,反映出企业内部管理尤其是财务流程的漏洞。其次业绩可持续性存疑,过度依赖单一产品(系统门窗控制装置)且未能有效应对市场波动,导致增长乏力。
三、资本赋能与生存博弈:家居行业的两极竞逐
对于家居企业而言,IPO既是加速发展的跳板,也是暴露短板的试金石。当前行业竞争格局正在资本化进程中加速重塑,未来或将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已成功上市或过会的头部企业,如悍高集团、玫瑰岛等,凭借资本市场的加持,能够通过整合资源、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供应链效率,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形成“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
例如悍高集团依托智慧家居五金自动化基地的投入,以“一站式全屋五金解决方案”抢占先机,同时通过降本增效策略扩大市场份额;玫瑰岛则借助募资向全屋定制延伸,试图突破卫浴单品的增长瓶颈。这类企业的战略前瞻性、技术硬实力与财务稳健性,为其在资本浪潮中赢得主动权。
另一方面,未能成功上市的中小企业则面临更为严峻的生存挑战。它们既需应对头部企业的挤压,又需在融资受限的情况下探索差异化路径。
例如深耕“旧改”存量市场、聚焦智能家居细分赛道,或是通过并购整合资源寻求突围,成为其破局的关键。然而,这一过程充满不确定性,如深圳好博窗控的案例所示,即便企业曾实现营收超10亿元的亮眼业绩,若内部管理存在漏洞、财务合规性不足,或过度依赖单一产品导致增长乏力,仍可能被资本市场拒之门外。这也警示中小企业,唯有在合规性、创新力与成本控制上“内外兼修”,才能避免在行业洗牌中被边缘化。
总结:总体而言,家居行业的资本化进程正推动行业从粗放扩张向精细化运营转型。消费者对个性化、智能化需求的升级,叠加政策对创新企业的支持,为行业注入新动能;但与此同时,市场竞争加剧、成本压力上升、合规门槛提高,也让企业的短板无所遁形。未来,无论是头部企业还是中小玩家,唯有在战略布局上紧扣市场趋势,在运营中强化技术研发与财务健康,方能在资本与市场的双重考验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