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图虫
上周,证监会正式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围绕25项具体举措深化行业改革。
方案聚焦三大核心方向:推动基金公司从规模导向转型为回报导向,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效力,同步推进浮动费率制度与考核薪酬体系革新。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特别建立绩效奖惩机制:对连续三年跑输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的基金经理,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对持续创造超额收益的基金经理给予合理激励,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化机制。
部分基金近3年跑输业绩比较基准超50%
在经历2020、2021年的高增长后,过去三年资本市场震荡加剧,部分基金大幅跑输业绩比较基准。
国泰海通证券统计显示,2017年至2025年4月末期间,全市场公募基金3年累计跑输业绩比较基准10%以上的平均占比约为15%。主动权益方面,因其业绩波动相对较高,2017年至2025年4月末间主动权益基金3年累计跑输业绩比较基准10%以上的平均占比达到26%。其中,市场表现较好年份如2020年、2021年,相关基金3年累计跑输业绩比较基准比例低于5%,而在过去三年市场收益不佳的年份中,其跑输业绩比较基准10%的比例则一度接近65%。
华安基金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基金管理费与业绩比较基准高度相关的设计模式,使得基金管理人在设置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时更为审慎,也使得基金经理在管理基金时,更加重视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此外,引入浮动管理费率产品,对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公募基金改革大背景下,主动权益基金的收费模式优化将成为行业改革的重要一步。
从Wind统计的数据来看,截至2025年5月12日,近三年共有3590只基金(不同类别分别计算)跑输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倘若只考虑规模较大的产品,在当前规模超过10亿元的基金中,共有409只基金低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10%,其中部分产品近3年大幅跑输业绩比较基准超过50%。
举例来说,广发基金知名基金经理郑澄然管理的广发兴诚C,这款2021年初成立的基金,累计亏损59.66%。根据基金报告,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时,该基金近3年合计亏损49.58%,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60%+人民币计价的恒生指数收益率×15%+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25%)对应增长3.15%,广发兴诚C跑输业绩比较基准50%以上。
多年业绩表现不佳,广发兴诚规模大幅缩水。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该基金A、C类合计规模已经不到25亿元,相比募资初始的119.54亿元,缩水至仅剩两成。2021-2024年间,该基金收取管理人报酬2.09亿元、1.04亿元、6980.55万元、4081.78万元,托管费则为1.37亿元、7931.67万元、5237.44万元、3016.83万元。
与广发兴诚类似的情况是,国投瑞银先进制造过去3年同样大幅跑输业绩比较基准。根据基金公告,国投瑞银先进制造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60% +恒生指数收益率(使用估值汇率折算)×20% +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20%。从过去5年业绩角度来看,其25.47%的净值增长,还高于业绩比较基准的7.08%增长率,但在2022年后,该基金连续三年未能实现盈利,合计亏损53.31%,相对应的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增长幅度则为1.40%。
根据国投瑞银先进制造持仓情况,过去三年其主要持股方向为新能源产业链公司,在产业竞争加剧背景下,相关企业经营情况恶化、股价大幅回落,而国投瑞银先进制造基金经理施成,其几个报告期内换手率基本维持在50%左右,致使产品净值大幅回落。
多只基金变更业绩比较基准
改革背景下,基金公司设定业绩比较基准已经开始变得更加谨慎,近月来已有不少基金发布公告修改业绩比较基准。
其中,兴业聚惠混合将业绩比较基准由此前的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80%+沪深300指数收益率20%变更为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90%+沪深300指数收益率10%,调高了固收部分在业绩比较基准中的占比份额。
富荣价值精选混合则更为直接,此前几年中,该基金历任基金经理均以权益投资为主,2024年第四季度在仅添加了一名新人基金经理后,直接转变运作思路,业绩比较基准从沪深300指数收益率×55%+上证国债指数收益率×45%,转变为中债综合全价(总值)指数收益率×80%+中证可转换债券指数收益率×20%,从权益投资转为固收+策略。
对于变更上述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原因,富荣基金表示:“基于本基金的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限制,选用上述业绩比较基准能够忠实反映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9日,今年以来,变更业绩比较基准的公募基金产品数量已超百只。其中,多资产组合产品成为业绩比较基准变更的“主阵地”,混合型FOF、一级债基、二级债基以及灵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偏债混合型基金变更业绩比较基准的数量合计超过90只。
可以预见,未来一个阶段,还会有更多基金重新调整业绩比较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