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睡眠问题正成为困扰大众的“慢性病”。慕思联合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5AI时代健康睡眠白皮书》显示,62%的受访者正经历睡眠困境,平均睡眠时长从7.02小时缩短至6.67小时。消费者助眠行为呈现新趋势:传统助眠产品吸引力下降,近七成受访者明确表示未来愿意为AI智能床垫买单。这一数据折射出睡眠经济正从“单一产品”向“科技解决方案”转型的深层需求。
面对行业痛点,慕思股份持续加码睡眠科技研发。今年3月,慕思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发布《2025AI时代健康睡眠白皮书》,首次系统揭示AI与睡眠健康的深度关联。白皮书指出,AI技术通过精准数据采集与分析,可为睡眠障碍及慢性病提供媲美临床效果的支持,推动睡眠健康产业从“经验判断”向“数据驱动”演进。
与白皮书同步亮相的旗舰款AI智能床垫T11+,堪称慕思科技创新的里程碑。该产品基于100万+真实人体工学数据模型设计,搭载第三代压电陶瓷高精传感器,静息心率监测准确率高达97%,超越医用PSG多导睡眠仪标准。在潮汐算法2.0支持下,床垫可实时调节支撑力与软硬度,权威测评数据显示,使用T11+后用户平均入睡速度提升近50%,翻身次数减少14.6%,睡眠时长增加38%。
慕思的野心不止于单品创新。通过AIoT技术整合,企业正构建“睡眠-空间-健康”的完整生态链。在慕思打造的智能卧室场景中,床垫与温湿度控制、灯光调节、氛围音乐等系统互联互通,支持7+N种睡眠模式,实现从“躺平”到“疗愈”的体验升级。这种“场域融合”理念,将健康睡眠从单一产品延展为系统性解决方案。更值得关注的是,其SleepCare健康管理系统能够将睡眠数据转化为慢性病管理的临床证据,直接填补了家庭健康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而支撑这一系列创新的,是慕思与全球顶尖机构的深度合作。企业已与麻省理工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十余所院校建立联合实验室,重点突破AI算法、生物传感等领域的技术壁垒。尤其与MIT的战略合作,聚焦“未来世界、AI与生活”五大技术方向,为睡眠科技注入前沿学术力量。
正如世界顶级运动睡眠教练、英国睡眠协会前任会长尼克·利特尔黑尔斯(Nicholas James Littlehales)所指出的“慕思AI床垫将睡眠科学专业知识与复杂的人工智能两者能力相结合,未来将有可能将重塑睡眠的变革性趋势”。当传统企业仍在价格战红海挣扎时,慕思选择以AI为矛,以白皮书为盾,既深耕用户需求痛点,又推动行业标准升级。这种“用户价值+技术壁垒”双轮驱动的模式,不仅重塑了睡眠产业的竞争逻辑,更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提供了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