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赛力斯集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募资超10亿美元冲击“H股”,若成功上市,将成为国内首家“A+H”双上市的新能源车企,市值有望突破2000亿元大关。这场资本冲刺的背后,是赛力斯过去几年“激进扩张”后的资金渴求。
资本升级:从突围者跃升规则制定者
作为首家“A+H”双上市的新能源车企,赛力斯的资本运作堪称教科书。去年其营收突破1451亿元,同比暴增305%,净利润59.46亿元,实现五年来首次扭亏。这背后是问界系列的持续爆发,全年交付42.69万辆,问界M7、M9分别贡献20万辆、15万辆销量,稳居细分市场销冠。值得一提的是,其研发投入同比增长58.9亿元至70.53亿元,研发人员占比达三分之一,形成技术输血的良性循环。
此次港股募资将70%投向研发,20%用于海外拓展。据业内人士指出,若赛力斯成功复制这一路径,其估值有望从当前2070亿元向4000亿元迈进。正如创始人张兴海所说:港股上市不是终点,而是全球化征程的全新起点。
技术协同,华为生态与自研能力的“双驱动”
赛力斯与华为在技术上,双方不仅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深度绑定,更通过“业务+股权”模式合作。赛力斯斥资25亿元收购问界商标,同时持有华为智选车核心公司“引望”10%股权。这种“技术共享+品牌独立”的创新模式,一来能让智能化技术不断优化,二来也能促进品牌越走越远。
当然,在自研领域里,赛力斯同样展现惊人的突破。其全栈自研的魔方平台兼容纯电/增程/混动,零部件通用率达80%,研发周期缩短30%。超级电驱平台热效率达45%,馈电油耗也有不错表现,该技术已授权多家车企。在去年,还新增专利1244项,增速达到行业第一,智能驾驶算法自研率已提升至70%。正因为这种“华为赋能+自主创新”的技术组合,让赛力斯在智能化赛道保持领先。
从中国爆款走向世界品牌的进阶之路
赛力斯的全球化战略已进入“加速期”,如问界M9登陆巴黎车展后,获得欧盟NCAP五星认证,单月订单量破1.5万辆,并计划在德国、法国等地建立研发中心。
与Stellantis、比亚迪等车企不同,赛力斯则选择“反向操作”,通过并购或合作快速接入海外供应链,目的是为了2026年海外销量占比提升20%。同时,赛力斯正推动增程技术出海,计划三年将零部件出口占比提升至30%。
汽车网评:
赛力斯赴港IPO是阶段性的成果,也是战略升级的新起点。短期来看,融资能缓解资金压力并提升市场信心,长期则可依托资本杠杆,实现技术自主性突破以及全球化品牌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