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视频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跨境ETF,本期视频我们来聊聊细分市场的跨境ETF都有哪些。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3日,跨境ETF规模合计近4700亿(元),其中投资于香港市场、美国市场的ETF规模分别约为3200亿(元)、1300亿(元),规模占比分别为68%、28%。
可以说啊,在众多投资目的地中,ETF规模占比近70%的香港市场成为了内地投资者跨境投资的首选之地。
事实上,近年来香港市场的行业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传统的金融地产板块依然稳健,但新经济领域的崛起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互联网科技到医疗健康,从新能源到高端制造,越来越多代表中国经济转型方向的优质企业在港股上市。
这种结构性的改善,不仅提升了市场的投资吸引力,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丰富的配置选择。
那么,投资于港股市场的跨境ETF中,都跟踪哪些核心指数呢?
从规模上看,这些跨境ETF跟踪的指数主要可以分为宽基、互联网科技、医药、红利、高股息等指数。
本期视频我们先来了解下跟踪的ETF规模大于10亿(元)的香港核心宽基指数。
首先来认识有“港股晴雨表”之称的恒生指数,该指数于1969年推出,是香港最早、最具代表性的宽基指数之一,旨在反映香港股市整体表现。
恒生指数目前由港股中规模最大、交易最活跃的83只成分股组成,像是大家熟悉的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美团、小米等这些公司都在其中。
行业分布上看,恒生指数中科技、消费等“新经济”相关板块的占比近年有所提升,而金融、地产等板块的占比则逐渐下降,这背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发展的结构变化。
(数据来源:Wind;截止日期:2025/3/3)
跟踪的ETF看,目前有4只跨境ETF跟踪恒生指数,合计管理规模236亿(元),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只ETF规模近180亿(元)。
(数据来源:Wind;截止日期:2025/3/3)
再来看看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该指数主要反映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内地企业之整体表现,包含了最大及成交量最活跃的在港上市的50家内地企业。
前10大重仓股方面,也均包含了阿里巴巴等龙头互联网企业,同时也包含银行、通信、保险等国内行业龙头,如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移动、比亚迪、中国平安等。
行业分布看,前三大权重行业为非必需消费、金融、资讯科技,合计占比超80%。
(数据来源:Wind;截止日期:2025/3/3)
跟踪的ETF看,目前有4只跨境ETF跟踪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合计管理规模近120亿(元),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只ETF规模近100亿(元)。
(数据来源:Wind;截止日期:2025/3/3)
最后从港股通范围看,港股通50(HKD)指数选取港股通范围内的最大50家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以反映港股通范围内大市值证券的整体表现。
与恒生指数对比看:
跟踪的ETF看,目前有3只跨境ETF跟踪港股通50指数,合计管理规模为28亿(元),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只ETF规模超27亿(元)。
(数据来源:Wind;截止日期:20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