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遇见小面冲刺港股IPO,重庆小面赛道热度再次上涨。为探索重庆小面赛道的发展潜力,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了《重庆小面品类发展报告2025》。
本文由红餐智库(ID:hongcanzk)原创首发,作者:红餐产业研究院。
2025年4月15日,遇见小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冲刺“中式面馆第一股”,让面馆赛道特别是重庆小面的热度再次上涨。
重庆小面作为西南特色美食的典型代表,凭借 “麻辣鲜香” 的独特味觉记忆与亲民属性,赢得了较高的消费者关注度。近年来,随着重庆小面品类的逐步崛起,其门店已经从重庆开向全国多地,更催生出一批实力品牌。
那么,是哪些因素驱动重庆小面自带百亿流量?重庆小面品类当下的发展情况如何?未来还需要克服哪些痛点?为了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了《重庆小面品类发展报告2025》。以下为报告的部分内容展示。
重庆小面源远流长,
近年来发展热度高涨
重庆小面作为重庆地区的传统美食,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萌芽期、初步探索期、缓慢扩张期和稳步发展期四个阶段。
重庆小面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的重庆小面包括重庆杂酱面、肥肠面、鸭血面、豌杂面、铺盖面、麻辣小面、鸡杂面、板凳面、糊辣壳小面和重庆牛肉面等多种类别。这些小面的细分类别不仅丰富了重庆小面的多样性,也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口味偏好。本报告的研究对象为广义的重庆小面。
近年来,重庆小面呈现较高的发展热度。2024年至2025年4月,在抖音平台上,“重庆小面”关键词的搜索指数稳中有所爆发,出现了数个波峰点,单日最高峰值达到了22.7万。
红餐产业研究院整理了抖音平台与“重庆小面”相关的话题,据不完全统计,视频播放量超过1亿次的话题数量超过7个。其中,“重庆小面”的话题自带百亿流量,“重庆小面调料”话题的播放量亦超过12亿次。
与此同时,重庆小面也吸引了不少创业者入局,近五年全国重庆小面相关企业的存量整体呈现提升的走势。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全国重庆小面相关企业的注册量超3,800家,相关企业的存量为22,137家,同比增长了0.5%。截至2025年4月,重庆小面相关企业的存量近2.3万家。
重庆小面之所以能保持较高的热度,主要有四大因素的驱动,即政策支持;产业链的完善;文旅发展与社媒传播;口味独特与价格亲民。
在此背景之下,近年来,重庆小面逐渐走出重庆,在全国多个地区发展。红餐大数据显示,全国重庆小面门店数超过3.0万家,占据全国面馆总门店数的4.5%。
同时,重庆小面品牌亦在积极推进品牌化进程,同时提升竞争力,拓展经营边界,为赛道增添了不少活力。
目前,重庆小面赛道中,已经出现一批发展势头不错的品牌。其中,渝味重庆小面、秦云老太婆摊摊面、遇见小面以超过300家的门店数领跑。此外呼啦面馆、胖妹面庄、十八梯邓凳面、五味小面等重庆小面品牌的知名度和热度也较高。
特别是,2025年4月,遇见小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让重庆小面赛道热度再次上涨。红餐产业研究院发现,近些年遇见小面正在加速扩张,相关信息表明,截至4月8日,遇见小面第400家门店已于香港西九龙高铁站开业。
从人均消费来看,大多数重庆小面的门店在30元以下的价格带竞争。据红餐大数据,截至2025年4月,人均消费不到20元的重庆小面门店数占比达到了59.5%。其中,有52.3%的重庆小面门店人均消费在10~20元,例如渝味重庆小面、秦云老太婆摊摊面、呼啦面馆、十八梯邓凳面、嗨椒小面等品牌均在此区间。
此外,人均消费在20~30元的重庆小面门店数也较多,占比达到36.4%,例如遇见小面、胖妹面庄、嘿小面、愚小面、五味小面等品牌均在此区间。不过,在重庆当地,仍有不少小面小店的人均消费不到10元。
从品牌的规模化程度来看,近八成重庆小面品牌门店数在5家及以下,赛道规模化程度不高。据红餐大数据,截至2025年4月,全国重庆小面门店数超3.0万家。就重庆小面品牌来看,77.4%的品牌门店数在5家及以下,门店数超过50家的品牌数占比仅有0.3%。
重庆小面品牌采取多元化策略,
探索更多新可能
虽然重庆小面的规模化程度不高,但是在以遇见小面为代表的重庆小面品牌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中,整个品类正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
红餐产业研究院通过对重庆小面代表品牌的深度研究,认为当前重庆小面品牌在产品矩阵、品牌定位、销售渠道、数智化水平等多方面呈现诸多亮点。
1.重庆小面品牌通过“产品+”模式,丰富产品结构,拓宽消费群体
当前,重庆小面品牌正积极进行品类融合,丰富产品矩阵,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拓宽门店经营边界。
例如,大多数重庆小面品牌会在重庆小面产品的基础上,推出米饭简餐、抄手、冒菜、烤鱼、小吃、现制饮品、甜品、烧烤等产品。例如遇见小面在小面的产品基础上,推出了安格斯肥牛小锅冒菜、现炸小酥肉、羊肉烤串,呼啦面馆推出了川式卤肉饭、剁椒鸡拌饭等非小面外的产品。
2.品牌定位逐渐多元化,积极往轻正餐、小吃集合店方向发展
近年来,在丰富产品线的基础上,不少重庆小面品牌进一步转变了品牌定位,往小吃集合店、轻正餐方向发展。
例如五味小面在部分门头上加入了“重庆招牌小吃”几个字,并举办“首届重庆招牌小吃节”,提供小吃集合店式的服务。遇见小面则瞄准聚餐、宵夜消费场景,增加了小锅冒菜、炸串烤鸡、米饭套餐、小吃、烧烤等产品,致力于为消费者一站式的餐饮消费体验。
3.品牌积极推出零售化产品,发力线上线下等多种销售渠道
当前,不少重庆小面品牌还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不仅推出零售化产品,还在线上线下渠道同时发力,以提升品牌曝光度。
红餐产业研究院观察发现,重庆小面预包装食品近年来成为电商平台的热销产品,除了一些食品加工企业外,餐饮端品牌也在布局。重庆小面品牌售卖小面的预包装食品,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接近堂食口感与品质的选择,还凭借其在餐饮领域积累的口碑和成熟配方吸引顾客,进一步拓展了市场份额。
4.品牌积极进行数智化升级,进一步提升标准化生产与运营水平
为了保证口味的统一和提高效率,众多重庆小面品牌正在通过数智化升级,积极拥抱先进数字生产力,进一步提升其标准化程度。
通常情况下,重庆小面品牌会通过引入智能点餐系统、采用智能收银系统、开发线上会员系统等举措提升运营效率。此外,还有一些品牌正通过不断探索新路径,实现原料采购、门店运营、企业管理等全场景的融合。例如遇见小面通过与多家企业合作,借助数智化手段,实现品牌内部的高效协同。
结语
在多方积极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庆小面品类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值得注意的是,重庆小面品类当下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品牌面临地道风味与标准化、各地饮食习惯等多重矛盾;消费场景受限,口味偏油腻、价值感不强的问题;还有部分品牌溢价过高,难以提升消费者的消费频率等。
为此,红餐产业研究院对重庆小面的相关从业者提出以下几点经营建议:精准定位,拓展多元消费群体与场景;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市场覆盖面;平衡风味与口味标准化,创新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