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等四年,连锁餐饮企业绿茶集团终于叩开了港交所的大门。
今年3月底获得中国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后,于4月23日,绿茶集团通过了港交所聆讯,预计将很快于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收入承压,翻台率下降
绿茶集团是一家初代网红餐厅,前身是2004年孕育于杭州西子湖畔茶园中的“绿茶青年旅舍”,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当年游玩西湖的必经打卡点。
绿茶集团表示,公司致力以亲民价格为顾客提供融合菜式,挖掘和传承浙菜文化。一般而言,公司每家餐厅提供50至80种菜品。
于2025年4月14日,绿茶集团共有489家餐厅,包括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数据显示,于2024年,在中国内地休闲中式餐厅品牌中,绿茶集团按餐厅数目计排名第三,按收入计排名第四。
2023年,随着疫情后消费反弹,绿茶集团业绩迎来"报复性增长"。然而好景不长,2024年国内消费市场明显降温,"勒紧裤腰带"成为消费者新常态,绿茶集团也不得不面对收入增速放缓的现实。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绿茶集团收入分别为23.75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35.89亿元及38.38亿元,2024年收入增幅明显降速。公司年内利润则保持较高增长,上述区间年内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7亿元、2.96亿元及3.5亿元。
在消费趋于谨慎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多数餐饮上市企业也与绿茶集团一样增长乏力。于2024年,火锅品牌巨头海底捞(06862.HK)、西餐龙头百胜中国(09987.HK)等企业收入同比增幅均不到5%。
2024年,绿茶集团的关键运营指标集体"亮红灯":同店销售额增长率从2023年的26.2%暴跌至-10.3%,整体翻台率从3.3次/日下滑至3次/日,人均消费更是从61.8元缩水至56.2元。这组数据清晰地反映出消费者"钱包收紧"对餐饮业的冲击。
绿茶集团表示,翻台率及人均消费下降,主要由于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消费者行为普遍改变,以减少外出用餐的支出及次数。
扩张野心勃勃
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且充满挑战,绿茶集团仍在持续扩张门店网络,门店网络规模由2022年的276家大幅提升至2025年4月14日的489家。
于2024年,绿茶集团开设了120家新餐厅,其计划于2025年、2026年及2027年分别开设150家、200家及213家新餐厅,扩张步伐明显提速。
绿茶集团认为,小型餐厅(建筑面积为450平方米以下的餐厅)的翻台率较高且经营成本较低,因而使其得以实行更具灵活性的扩展战略。
2024年,绿茶集团小型餐厅数量为284间,规模首次超过大型餐厅。且在2025年至2027年餐厅网络扩张规划中,也以小型餐厅为主。其表示,预期绝大部分新餐厅于1至4个月内达致收支平衡期及投资回收期平均为18个月,且预期于2025年已开设或将开设的餐厅亦将于该时间内达致收支平衡期及投资回收。
国内下沉市场潜力较大,绿茶集团将扩张目标瞄准了下沉市场,其在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餐厅数目已提升至2024年末的232家。未来几年的扩张计划,绿茶集团以二线及以下城市为主。
自2025年以来,中国政府不断出台政策刺激国内消费市场,预计全年消费表现将优于去年。对于绿茶集团而言,其以小型门店模式积极布局下沉市场,正好契合了消费复苏的潮流。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越来越多的连锁餐饮品牌也在纷纷加码下沉市场,未来竞争势必愈发激烈。
小结
对于绿茶集团而言,成功过港交所聆讯只是新征程的开始。在消费理性化、竞争白热化的市场环境下,其"小店+下沉"的组合拳能否奏效,仍需时间验证。
一方面,快速扩张可能带来规模效应;另一方面,同店数据下滑和人均消费萎缩的"内伤"也不容忽视。这家曾经的网红餐厅,正在用资本市场的入场券换取转型空间,但最终能否讲好这个"老品牌新故事",关键还在于找到规模与质量的平衡点。
来源:财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