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援引巴西247新闻网报道,巴西农业部长卡洛斯·法瓦罗表示,在美国近400家屠宰场被取消对华出口资格后,巴西打算成为中国牛肉需求的替代供应国。这一声明是在巴西利亚举行的金砖国家农业部长会议上发表的。法瓦罗认为,在中美两国关税战不断升级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决定不恢复美国肉类加工厂的对华出口资格,这将为巴西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全球牛肉供应商的地位创造“机遇”。
牛肉(资料图)
这次取消资格,既非突然,也非偶然。早在2024年底,美国农业界就多次尝试向中国提交出口资质恢复申请,却频频石沉大海。而特朗普政府执意将中美经贸摩擦带入关税深水区,终究在2025年春天换来了这张“禁令清单”。从明面上看,中国并未“全面封禁”美肉产品,而只是暂停400家屠宰企业的出口许可。但懂行的人都清楚,这400家占据了美国对华肉类出口的绝对主力,这一操作无异于拔掉了美国牛肉的输华动脉。
对此特朗普已经破防发文,称中国是美国的“敌对贸易国家”,我国海关总署说话很直接,当前中国出口的确面临严峻形势,但“天塌不下来”!现在美国的关税措施已经导致全球经济市场面临挑战,贸易冲突紧张局势进一步激化,而澳大利亚的出口商们瞅准时机,填补了市场缺口,不久之后将成为赢家之一。除了澳大利亚,巴西和西班牙也格外清醒,坚定选择了中国市场。
特朗普(资料图)
另据阿根廷《国家报》1月报道,2024年中国进口的287万吨牛肉中,218万吨(占总量的76%)来自南方共同市场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三国——巴西、阿根廷(59.5万吨)和乌拉圭(24.4万吨)。报道称,本周,巴西当局和中国农业部门的高级官员代表团也将在巴西利亚举行会晤,讨论如何扩大巴西对华出口。巴西政府官员透露,在中国对农产品需求蓬勃发展的当下,会谈将重点讨论大豆、牛肉等巴西农产品的对华出口,以及“如何填补美国关税留下的缺口”。其他拟议话题包括扩大巴西的产量,以及中国对巴西屠宰场的认证等。
除了增加从巴西的进口量之外,中国还在采取其他措施以确保粮食供应。中国正致力于扩大本国的粮食生产,强化了更多依靠国内生产的决心,并减少在动物饲料中使用豆粕。其中一项策略是在生猪、肉鸡和蛋鸡养殖中全面推广应用低蛋白质日粮饲料技术,有效减少豆粕用量,而不影响生产性能和肉类品质。低蛋白质日粮技术旨在使用诸如氨基酸之类的添加剂来减少豆粕用量,并降低氮排放。
特朗普(资料图)
两国的政治关系为经贸合作奠定了基础。1974年两国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实现了三次提升。第一次是 1993 年,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伙伴关系,巴西成为首个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第二次是2012年,这一关系提升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巴西成为首个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拉美国家。2024年,双边关系提升为“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
中巴合作正在重塑南美洲的经济版图,同时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通过“两洋铁路”项目和农业贸易的深化,中国与巴西的合作不仅提升了双边经济联系,也为全球布局增添了新的亮点。未来,随着中巴合作的进一步推进,南美洲将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节点。对于美国来说,中巴合作带来的压力不容忽视,但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仍有调整的可能。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中美能否找到新的合作点,将成为未来贸易格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