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佑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INIEYE,简称“佑驾创新”)在港交所正式披露了聆讯后的招股书。这一举动标志着佑驾创新已成功通过港交所的聆讯程序,并即将在港股市场挂牌上市。
本次IPO,佑驾创新预计发行3919万股H股,招股区间为17港元/股至20.2港元/股。其中,两家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超5.4亿港元。
据公开资料,佑驾创新成立于2014年,是中国领先的智能驾驶和舱内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自动驾驶全栈技术的创新与落地,致力于用规模化量产经验与持续迭代的前沿技术,为智能汽车进行全方位赋能。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佑驾创新已累计为35家汽车整车厂进行量产,产品涉及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以及部分车路协同业务。根据其官网,现有的前装量产客户主要包括蔚来、哪吒汽车、一汽集团、吉利汽车、上汽集团等。
业绩方面,佑驾创新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1.75亿元、2.79亿元、4.76亿元、2.37亿元;净亏损分别为1.4亿元、2.2亿元及2.06亿元和1.1亿,累计已亏损6.76亿。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智能驾驶行业企业上市步伐显著加快,特别是自10月下旬以来,资本市场迎来了三家该领域企业的成功登陆。具体来看,地平线机器人-W于2024年10月24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随后,文远知行于10月25日、小马智行于11月27日分别在美国纳斯达克完成上市。佑驾创新此番通过港交所聆讯,意味着在短短两个多月内,已有四家智能驾驶相关企业成功或即将在港股和美股市场上市。
尽管上市热情高涨,但今年内上市的多家智能驾驶企业均面临股价“破发”的困境。这主要在于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高昂成本以及产业化尚处于初期阶段。据统计,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黑芝麻智能累计经营亏损约43亿元,地平线机器人-W的累计亏损则超过226亿元,佑驾创新的累计亏损也接近7亿元。因此,如何加快商业化进程、实现盈利,成为当前智能驾驶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除了亏损问题之外,聚焦佑驾创新也可以进一步发现,身处一个“烧钱”的赛道,目前佑驾创新的“钱包”并不富裕。从2021年—2023年,佑驾创新研发支出分别为8220万元、1.39亿元、1.50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46.9%、49.9%、31.5%。
然而,在高研发投入的背景下,截至上半年,佑驾创新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2.2亿元,且流动负债中包含贸易应付款及应付票据、合同负债、借款、租赁负债以及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合计为3.62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不足以覆盖流动负债。而与之相比,在今年上半年,处于同行业的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23.495亿元人民币和3.35亿美元,均明显高于佑驾创新。
在毛利率表现方面,佑驾创新于2021至2023年间实现了逐步增长,分别为9.7%、12%及14.3%。进入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毛利率进一步攀升,由去年同期的8.3%增至14.1%,显示出一定的盈利能力提升。然而,横向对比行业内其他企业,佑驾创新的毛利率仍存差距。具体而言,文远知行在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了26.9%的毛利率,而地平线则在2024年上半年达到了79%的高水平。此外,黑芝麻智能上半年的毛利率为50%,同样领先于佑驾创新。相比之下,佑驾创新的毛利率仅高于同期小马智行的10.5%。
在智能驾驶领域,高毛利率不仅是企业盈利能力的直接体现,更是其技术成熟度、市场竞争力及未来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毛利率越高,往往意味着企业在成本控制、技术创新或市场定价方面拥有更强的优势。对于佑驾创新而言,其毛利率低于同行业其他企业,可能反映出公司在供应链管理、产品研发或规模效应上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这一现状不仅可能削弱其市场竞争力,还可能影响投资者的信心与后续融资能力,进而制约公司在智能驾驶技术快速迭代背景下的研发投入与市场拓展。从智能驾驶底层发展逻辑来看,持续的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是提升毛利率的关键,佑驾创新需加强这两方面工作,以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趋势,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稳健发展。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