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A股市场开盘便受到昨日盘事重磅利好货币政策的提振,三大指数开盘即涨超 2%,市场一片欢腾。开盘初期,交易活跃度爆棚,个股呈现普涨态势,超 4700 只股票上涨,市场放量明显,半小时成交近 9000 亿,较昨日同期大幅增加。
但随着交易时间的推移,市场逐步走低,最终有不少个股收跌,仅有少数题材股勉强维持红盘。最终沪指仅收涨 0.59%,深成指涨 0.75%,创业板指涨 0.69%。早盘狂欢如梦,但高开低走的走势让众多投资者有所失望。
昨日,央行宣布了新一轮的货币政策调整,无论是降准的预期还是流动性释放的信号,都被视为对市场的重大利好。一时间,场外呼涨声一片,大喊今日肯定要千股涨停,股民们摩拳擦掌,准备迎接新一波的上涨行情。然而,当今天的市场真正开盘后,人们却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虽然指数高开,但成交量并未显著放大,市场的上涨动力明显不足。随后,抛压逐渐显现,指数一步步回落,最终收出了“假阴真阳”的K线形态。
不少投资者感到困惑,明明有利好政策加持,为何市场却走出如此疲软的态势?难道真的是机构在暗中砸盘吗?从盘面上看,确实有一些权重股在盘中出现了明显的抛压,但这并不能完全归咎于机构的恶意砸盘。实际上,市场的走势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利好政策出台后,虽然短期内能够提振市场情绪,但长期趋势的形成还需要更多基本面的支撑。
而且,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那就是场外资金的流入情况并不理想。虽然政策利好,也许受10月8日那天走势的影响,不少人还是选择在场外观望。这就导致了市场内部资金的博弈加剧,而缺乏新增资金的推动,指数自然难以持续上涨。
至于“机构砸盘”的说法,虽然不能完全排除个别机构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进行的操作,但将其视为市场走势的主导因素则有些过于片面。机构的行为往往也是基于对市场趋势的判断和自身策略的考量。在缺乏足够上涨动力的情况下,机构选择获利了结或调整仓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市场的走势并非完全由机构主导。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情绪和行为同样对市场产生着重要影响。早盘的高开让许多中小投资者陷入了两难境地,一部分人追高买入,担心错过行情;而另一部分人则选择获利抛售,担心到手的利润化为乌有。这种复杂的投资者情绪交织在一起,加剧了市场的波动。
那么,作为普通股民,在面对这样的市场走势时,应该如何应对呢?我认为,首先要有积极看多的心态。尽管市场短期内可能出现波动,但长期来看,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支持仍然是市场向上的重要动力。因此,我们不必因为一时的涨跌而过分悲观或乐观。
在市场波动中,最忌讳的就是频繁交易、追涨杀跌。这样不仅会增加交易成本,还可能因为判断失误而造成更大的损失。相反,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坚持自己的投资策略,不被市场的短期波动所左右。
作为散户,要有大格局观。股市投资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我们不能只关注眼前的得失。而是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市场的整体趋势和未来的发展潜力。股市投资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只有具备大格局观,才能在复杂多变的 A 股市场中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