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封面新闻,澎湃新闻,看看新闻,极目新闻】
“气动挤压工程方案设计”“发表数篇国家期刊论文,设计“探索一号”系列运载火箭方案”“被评选为正高级职称”,这一连串成就,竟然是一个年仅16岁的中学生获得的。
11月13日,一则标题为“青少年科技研究工作室领导层成员简历”的微信公众号推文被许多自媒体转载,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面对让人炫目的“科研成绩”发出疑问:“高一拿正高,连老师都不如他”。“是人社部盖章的正高吗?没有工作经历,学历也不达标。”“这个组织是合规的吗?没有听说过。”
那么,16岁“正高”中学生,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
16岁“正高”,15岁“副高” 是真是假?
公众号简介。
据了解,最先发布相关信息的公众号名为“荔省青少年科研活动小喇叭”,其简介写道,“工作室前身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研究团队,团队成立于2023年5月30日。2024年9月15日成立青少年科技研究工作室,并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上报备。暂未在相关民政单位备案登记,预计2025年2月前完成。”
工作室发布的推文里,还详细介绍了这位“16岁正高中学生”。
文章中谈到的“16岁正高中学生”。
“何某,男,2008年12月28日出生于广东广州,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少年科技研究工作室总负责人及总工程师、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研究员、中国宇航学会会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目前已发表数篇国家级期刊论文,在2024年1月被评选正高级职称。”
除此之外,另外一名15岁的学生李某也同样“履历出众”,推文在介绍他时,出现了“发表数篇国家级期刊论文,并参与气动挤压工程方案设计,在2024年1月被评选为副高级职称”等信息。
但是,封面新闻查阅人社部相关规定,自然、工程科研领域的副高级、正高级职称评定时,不仅要求参评人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研究工作积累,而且对学历和工作经历也有严格要求。一般来说,需要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学历和一定时间的工作经历。
此外,关于推文中所说的“探索一号”运载火箭,目前能查阅到的相关资料,是2019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探索一号中国科技城之星”商业亚轨道运载火箭。而2019年,那位具有“正高职称”的何某不过11岁,目前也查阅不到何某参与“探索一号”火箭研发的任何信息。
另外,封面新闻记者通过知网进行检索,也无法检索出何某、李某发表过任何论文,显然推文出现的“发表数篇国家级期刊(论文)”的信息,依然无法证实。
多方回应
校方
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了何某毕业的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该校一位老师表示,何某确系学校今年的初三毕业生,目前已在广州番禺一所民办中学读高一。该老师称,简历里提到的何某任“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研究员”,学校从来没有这样的职位。据该老师对何某的了解,何某平时的确喜欢研究数理化方向的东西,品行并无问题,此次简历事件可能是纯粹出于好玩,并无恶意。何某来自普通家庭,家长对此事也一无所知。该老师希望大家不要再炒作此事件,“这只是孩子的无心之举,让他回归正常的学业。”
中国科协
11月14日,中国科协办公厅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中国科协旗下并没有所谓“青少年科技研究工作室”,更不存在为其评选正高级职称的可能。另外一名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工作人员也确认,从没有设立过“青少年科技研究工作室”,也没有听说过这名16岁的负责人“何某”。
简历网页已撤
公号信息已删除
14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发现,“科技工作者之家”网站发布何某简历的网页已经删除。14日晚间8时许,“科技工作者之家”网站也以无法打开。
根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在一个标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版权所有”字样的“科技工作者之家”网页中,自称在广州南方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习的中学生何某,在工作经历部分自称成为“青少年科技研究工作室正高级负责人”,并自称是该工作室“创始人、负责人、总工程师”。根据该网页资料,何某出生于2008年12月,籍贯为湖北省。
上述“科技工作者之家”网页介绍,该网站由中科科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运营,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1月,是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14日下午,中国科协办公厅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目前尚不清楚这个“科技工作者之家”为何会发布何某简历一事。
“科技工作者之家”运营方中科科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接受澎湃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也表示,该网站系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子公司,但为何会出现何某这样离谱的简历,也不清楚原委。该工作人员还表示,从网上反映的情况来看,何某的简历是虚构的。
根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除了“科技工作者之家”网页介绍外,名为“荔省青少年科研活动小喇叭”的微信公众号则刊文介绍何某:“男,2008年12月28日出生于广东广州,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少年科技研究工作室总负责人及总工程师、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研究员、中国宇航学会会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
该公号文章还介绍,何某完成气动挤压工程方案设计(航天航空类)发表过几篇国家级期刊论文,设计了“探索一号”系列运载火箭方案,参加了“第八届冲压发动机技术交流会”“2024年中国航天大会”。2024年6月参加2024“筑梦航天·行进湾区”莞港澳台侨青少年交流实践活动。2024年1月评选正高级职称。
除了16岁的何某,公众号文章还介绍了“副高级”的李某某、谭某某等人的资料。
14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个“荔省青少年科研活动小喇叭”的微信公众号相关信息已删除,无法检索获得。
媒体:是否过度包装需要解开这个谜团
相关信息是如何发布到网上去的,相关公众号与网站在发布信息时,是否经过核实?究竟是谁制造了这么一个耀眼的简历?
也许该简历中提到的一些头衔并非通常意义上的称谓,诸如创始人、总工程师是自封的,正高级职称与正高级负责人也可能不是大家理解的那样,所谓“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少年科技研究工作室”也可能是把某个工作室扯上了一个大旗。如果属于误用了这类头衔,相关说法既是不严谨的,也不严肃,因为这会造成误解。
至于“中国宇航学会会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之类头衔,也可能不必当真。毕竟上次“95后”研究员获“4个博士学位”一事,已表明一些社会组织只需注册缴费即可获得会员资格,严格意义上不能算作兼职职务。涉事研究员表示“背后有虚荣心的缘故,也有过度包装的成分。这是我的一个深刻教训,希望青年朋友们引以为戒。”
那么,此次16岁中学生获正高职称是否同样存在过度包装的现象,需要拨开迷雾。鉴于当事人只有16岁,简历中的一些头衔可能并非当事人自己所为,本身也可能是无辜的,不排除属于他人“望子成龙”心切而被动光环加身。希望不要给孩子带来压力,也希望制造疑问的人能出来解开疑问,对简历的真假给外界一个解释,毕竟已经引起了外界关注,让人产生了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