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港股市场行情的显著回升带动了IPO市场的回暖,特别是“A+H”股的数量出现了明显的增长。根据Wind数据统计,9月份和10月份,港股市场分别录得了自2023年以来的第一和第二大单月融资额,显示出市场对新股的强劲需求。
9月份仅2只新股上市,但融资额高达357.67亿港元,其中美的集团的上市募集了超过300亿港元的资金,成为今年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IPO项目。
10月份8只新股成功登陆港股市场,共募集资金130.54亿港元。本月值得关注的IPO项目包括地平线机器人-W(54亿港元)、华润饮料(49亿港元)等。
截至目前,已有150家企业实现了“A+H”两地上市,覆盖了多元金融、医疗等多个领域。最近的成功案例包括龙蟠科技和美的集团,它们分别在10月30日和9月份成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进一步丰富了“A+H”股的阵容。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港股IPO市场的回暖趋势有望持续。香港市场在近几个月的表现尤为抢眼,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上涨了34%和56%,日均成交额也显著增加,达到了2361.53亿港元。这些积极的变化吸引了更多内地企业考虑赴港上市。
格上理财研究员毕梦姌指出:“港股市场在10月份展现出强大的融资能力,这主要得益于市场流动性的增加和机构投资者关注度的提升。”她预计,四季度港股IPO市场将继续保持活跃,特别是对于大型企业来说,香港市场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中国证监会在支持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在今年4月19日发布的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旨在为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同时,港交所也推出了多项创新举措,如降低特专科技公司的最低上市门槛,提高了市场的包容性,吸引了更多创新型公司赴港IPO。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A股赴港发行H股的原因多样,既包括为了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也包括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际化战略。”他强调,虽然A股公司赴港上市不存在明显的规则障碍,但关键在于能否成功吸引投资者,实现有效的融资。
展望未来,业内普遍认为,随着港股市场的不断优化和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将会有越来越多的A股企业选择赴港上市。这不仅有助于这些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国际影响力,也有助于推动港股市场的多元化和国际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