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中社 余伟/文
9月27日,中和农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中金公司为其独家保荐人。此前,公司曾于2024年2月28日递表港交所。
中和农信是一家综合助农服务商,专注于中国农村市场,向小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主提供小额借贷和综合性产品和服务,主要业务类别包括农村普惠信贷服务、农业生产服务、农村消费品及服务和农村清洁能源服务等。《财中社》注意到,上市申请书表示,目前公司业务覆盖全国23个省份的550余个县域,超十万个村庄,辐射近2亿农村人口。
2021-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分别为22.2亿元、24.3亿元、31.8亿元、19.2亿元,2021年、2022年净利润为-3640万元、-2亿元,2023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2.1亿元,2024上半年净利润7910万元。
中和农信属于中国农村普惠信贷市场的非传统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及互联网金融平台,而传统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农村银行及地方县级银行。
公司的主营业务中农村普惠信贷服务收入占比达到60%以上,该业务主要指通过贷款及垫款换取利息及佣金收入。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中和农信是面向中国农村市场的最大非传统金融机构,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总贷款余额为191亿元,所占市场份额约为8.6%。
众多知名机构加持
中和农信是一家从公益扶贫项目成长起来的公司。根据资料,公司最早可以追溯至1996年世界银行为四川省秦巴山区创设的小额信贷扶贫试点项目。2000年该项目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全面接管,随后在2008年通过中和农信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将其由慈善组织内的项目转型为在全国提供综合助农服务的独立法人团体。
成立至今,中和农信吸引了诸多有影响力的基金进行投资,如TPG旗下The Rise Fund和淡马锡旗下ABC Impact,也获得了蚂蚁集团、OTPP等知名企业和机构投资者青睐。截至《招股说明书》发布日,TPG通过联署公司The Rise Fund及NewQuest共持有28.66%股份,为第一大股东;蚂蚁集团通过上海云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全资子公司API持有27.36%股份。
而蚂蚁集团全资附属公司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早在2017-2018年就通过增资及股权转让等方式,以7.98亿元入股中和农信,获得27.36%的股份。2020年,该股权转至蚂蚁集团全资子公司API名下。
而公司在2024年2月首次递表港交所后,证监会于4月12日发布《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根据规定,中和农信要对于公司独立性进行说明,具体要求为说明“你公司与蚂蚁科技集团在人员、业务、资产、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独立性,是否存在蚂蚁科技集团向你公司长期派驻员工或共用高级管理人员的情形。”
8月1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对网商银行作出罚款735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其中违法违规事实所提及“重大关联交易未经审批”涉及2015年及2018年,网商银行与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及浙江大搜车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开展的非授信类业务,目前,网商银行已分别于2019年、2020年终止相关业务。蚂蚁集团旗下的网商银行,是中和农信的重点助贷银行之一。
向农户放贷利率超17%
为贫困人口提供小额贷款,中和农信这一小额信贷模式曾被外界比作中国的“格莱珉银行(又称孟加拉乡村银行)”,其特征是不需要抵押品、成员之间相互支持和信任的小组制度和高还款率。
公司主要的农村普惠信贷服务分为信用贷款(无任何抵押物或担保人的贷款)、担保贷款(由熟悉借款人的小农户及农村小微企业主担保的贷款)及抵押贷款。对于本金为人民币10万元或以下的贷款,一般不规定要有抵押品或担保人。从营收数据看,不需要抵押的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收入占到全部收入约98%。
利用农村“熟人社会“开展业务的方式也是其主要特征之一。《上市申请书》中介绍,公司在约550个农村本地服务网点中依靠超过7200名服务团队成员和约12.7万人的村级合作伙伴直达农村用户。运营团队熟悉当地市场,以及聘用当地村民作为合作伙伴,使得公司能够不断扩展客户数量。
这种业务模式造就了高还款率。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逾期30天及90天以上的风险贷款率分别为2.08%及1.52%,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违约率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分别为4.5%及3.8%)。
不过,《财中社》发现,中和农信向农民提供的贷款利率也处在较高水平。在报告期内,2021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通过公司平台获得的贷款的实际APR分别为17.5%、17.9%、17.7%、17.8%及17.8%,而2024年8月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3.35%,民间借贷利率上限是13.4%,尽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于2021年1月1日生效的公告,小额贷款公司不适用于上述调低的民间借贷利率上限的规定,但仍处于最高人民法院宣布的民间借贷利率的较高水平。
较高的利率水平似乎与公司“普惠信贷”、“惠农助农”的定位相违背。
市场空间仍较小
据介绍,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非传统金融机构可以触达更多客户。在农村市场,非传统金融机构或直接提供贷款,抑或撮合合作银行提供贷款。从市场来看,中国农村普惠信贷市场中通过非传统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的余额,从2019年的1.1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万亿元,2019年至2023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6.1%,预计2028年将达到4.9万亿元,2024年至 2028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9.5%。
尽管市场前景被看好,但传统金融机构占整个农村信贷市场的比例仍远高于非传统金融机构,根据上图,2023年,传统金融机构总贷款余额7.2万亿元,占全部市场的78.3%。
而且,中国整个农村普惠信贷市场前五大参与者均为传统金融机构,总贷款余额分别为1.2万亿元,9000亿元,7000亿元,5000亿元和4000亿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的普惠信贷市场总贷款余额为191亿元。
除了来自其他小额贷款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竞争,中和农信最大的竞争依然来源于非传统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客户可能选择直接向有关银行借款而非选择中和农信之类的小额信贷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