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7月23日银行股整体震荡走强,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只银行股股价再创历史新高。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板块此轮普涨或与国有大行释放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信号有关。
央行连发公告涉及多个政策利率下调
7月22日央行网站连发公告,涉及多个政策利率下调:7月,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下调10个基点;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1.80%调整为1.70%;隔夜、7天、1个月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均下调10个基点。同时,央行决定阶段性减免MLF质押品。值得一提的这是LPR在2月20日下降之后,年内第二次迎来下降。
有市场人士认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10个基点,有利于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央行此次调整,展现了货币政策呵护经济回升的决心。阶段性减免MLF质押品能够有效释放市场的存量长期债券,进一步增加可交易债券规模,有利于平衡债券市场供求。此外,本次LPR下降符合当前经济金融形势需要,有利于支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也反映了部分报价银行通过下调报价,对报价与最优质客户贷款利率的偏离情况有所纠正。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根据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银行存款利率要与1年期LPR报价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挂钩,这意味着接下来银行存款利率将全面启动新一轮下调,这将有助于稳定银行净息差。
银行股给力 工行、中行再创新高
由于存款利率将调降的消息传出,市场的预期发生变化,银行利差可能会保持稳定,因此引发了银行股的上行。
昨日早盘,工商银行、中国银行、长江电力等大盘权重股集体创出历史新高。其中,工商银行在去年大涨近20%后,今年涨幅亦接近35%,中国银行更是连涨三年。
据华福证券透露,国有银行正在考虑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在稳定银行净息差、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的背景下,银行存款利率预计将迎来新一轮下调。随着新存款产品的发行以及部分前期高定价定期存款产品逐步到期,银行存款降息的利好有望逐步释放。
华福证券还认为今年以来银行板块的行情有三方面的驱动因素。一是股息率选股逻辑在板块内的扩散,高股息策略从国有银行扩散到中小银行。二是地产政策的放松。三是市场对于银行净息差下行斜率放缓以及基本面即将见底的期待。展望未来,银行板块要更多检验前期政策的效果以及未来基本面的走势。
房贷利率调降利好房地产
《投资快报》记者留意到上海地区部分银行已开始下调房贷利率,首套房贷利率降至3.4%,二套房贷利率低至3.6%。另外,北京地区多家银行同样开始下调房贷利率,利率下降幅度与上海相当。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本次降息年内利好新增房贷需求,整体来看5年期以上LPR的调降将进一步降低购房者的购房成本,与前期“稳市场”“去库存”的配套政策叠加形成有力合力。
对还贷的家庭来说,此次LPR的调整无疑是真正的利好。同样以100万元贷款本金、30年等额本息的还贷方式计算,利率下调10个基点后,月还款减少约58元,总利息节省约20656元。不过按照现行规定,降息效果需等到合同规定的重定价日才能显现,通常为购房者的贷款发放日或每年1月1日。
陈文静分析,预计未来各地首套、二套房贷利率仍有下行空间和预期,降低购房成本仍将是支持购房需求释放的重要举措之一。
人民币汇率维持稳定
虽然国内降息,但从近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来看,相对稳定。中金公司认为美联储降息临近将减轻中国货币宽松的外部掣肘,有利于中国债市与汇率表现。
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的活跃度保持稳定,2024年6月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保持全球第四大最活跃货币位置,占比为4.61%,较前一个月的4.47%有所增长。这是人民币全球支付排名连续第8个月维持全球第四位,也是连续8个月超越日元。
从金额来看,尽管人民币支付金额下降了0.22%,但相比所有货币支付金额总体3.23%的减少,人民币表现相对稳健。
数据显示,今年6月在主要货币支付金额排名中,美元、欧元、英镑分别以47.08%、22.72%、7.08%的占比位列前三。
拉长时间维度来看,最新数据显示与2022年11月相比,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额几乎翻了一番,当时的占比为2.37%。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跨境贸易的活跃以及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均对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额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