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公司研究室基金组
文|曲奇
2025年,商品ETF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1月21日,全市场17只商品ETF年内合计净流入资金高达1101亿元,总规模突破2300亿元,较年初增长超过200%。
大宗商品在资产配置中就像一个“多面手”:它既是抵御通胀的盾牌,又是分散风险的稳定器,在某些时候还能成为博取收益的利器。
国内的商品ETF都有哪些,规模多大?
商品ETF的基本画像与分类
目前A股市场共有18只商品类基金,跟踪标的覆盖黄金、白银、豆粕、有色金属、能源化工等大宗商品资产。其中,除国投瑞银白银期货(LOF)外,其余17只均为场内ETF产品。

商品ETF本质是以商品类指数为跟踪标的的交易型开放式基金,通过复制指数成分,建立一篮子商品期货合约或实物资产组合,实现对商品价格的精准跟踪。
根据底层资产支撑方式的不同,商品ETF可分为两大类:
实物支持ETF:主要指贵金属ETF,通过持有交易所实物金银或标准仓单实现资产支撑,典型代表为黄金ETF与上海金ETF。
非实物支持ETF(即商品期货ETF):通过持有商品期货合约实现跟踪,包括豆粕ETF、能源化工ETF、有色金属期货ETF等。
黄金ETF:当之无愧的规模王者
2025年,商品ETF规模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主要来自黄金ETF。
截至11月21日,华安黄金ETF(518880)年内净流入387亿元,最新规模达到873亿元,较2013年成立之初的12亿元增长近72倍,成为A股历史上最成功的单只商品ETF之一。
除了华安黄金ETF,国泰、博时、易方达这三家公司旗下的黄金ETF表现同样抢眼。
截至11月21日,国泰黄金ETF(518800)净流入152亿元,规模275亿元;博时黄金ETF(159937)净流入148亿元,规模387亿元;易方达黄金ETF(159934)净流入126亿元,规模336亿元。
四只头部黄金ETF合计管理规模已超过1800亿元,占全部商品ETF总规模的近八成。
黄金ETF规模猛增,离不开2025年黄金价格的强劲走势。COMEX黄金年内累计涨幅高达46%,创下近年来的最佳年度表现。
无论是地缘政治风险、通胀预期升温,还是美元信用弱化、全球央行购金潮等多重因素共振,都推动金价持续走高,吸引了大量避险资金与配置资金通过黄金ETF入场。
值得一提的是,黄金ETF与上海金ETF虽然跟踪标的略有差异(前者主要投资Au99.99现货合约,后者投资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金”集中定价合约),但长期收益率差距微乎其微。
投资者可以结合基金费率、基金公司指数投研能力、流动性等多重因素进行选择。
白银:高收益背后的高波动
如果说黄金是“王者”,那么2025年的白银就是“狂人”。COMEX白银年内涨幅超过60%,大幅跑赢黄金。
然而,国内与白银相关的基金只有国投白银LOF(161226)这一只产品。截至11月21日,该基金场内规模仅48亿元,远不及头部黄金ETF。
投资者若有意布局白银,需要特别关注其剧烈的波动特性,做好心理准备与仓位管理。
除了贵金属之外,国内商品期货ETF阵营目前仅有三只代表性产品:
大成有色金属期货ETF(159980):跟踪上期所有色金属期货价格指数(IMCI.SHF),底层配置铜(权重约50%)、铝(15%)、锌、铅、锡、镍六大品种,目前规模26.22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该ETF跟踪的是期货价格,而非有色金属股票,弹性相对可控,但仍受全球宏观与供需周期影响较大。
建信能源化工ETF(159981):跟踪易盛农化A指数,成份包括PTA、甲醇、玻璃等郑州商品交易所品种。截至11月24日,该ETF年内收益率为-16%,规模17.31亿元,表现相对疲软。
华夏饲料豆粕期货ETF(159985):跟踪大连商品交易所豆粕期货价格指数。截至11月24日,豆粕ETF规模26.81亿元,但场内溢价率高达3.62%,5月以来折溢价波动显著放大,8月底至今更是出现连续阶段性大幅溢价,最高一度超过4%。
豆粕ETF持续溢价的背后,一是场外限额申购导致套利机制受阻,二是市场对远期豆粕价格看涨预期强烈(南美天气、国内生猪养殖复苏等逻辑)。

2025年,黄金ETF凭借避险属性与流动性优势,一骑绝尘;白银虽表现更优,却受制于相关产品过少。
与直接参与商品期货交易相比,商品期货 ETF 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投资者可以像买卖股票一样进行买卖,操作简单方便。
不过,商品期货 ETF 也并非毫无风险。
一方面,商品期货价格受到全球宏观经济、政治局势、供需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价格波动较为剧烈。
另一方面,期货合约存在到期交割的问题,基金经理需要不断调整投资组合,这可能会带来一定的交易成本和跟踪误差。
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时,仍需充分了解其风险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