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抛出一个引人关注的新闻,他计划把政府收取的关税收入拿出来,用于向大多数美国民众发放至少2000美元的红利,但高收入群体将不在受益范围之内。

他在自己的社交平台真相社交上表态非常坚决,不仅明确了2000美元的具体数额,还直接回应那些反对关税的人,把他们称作傻瓜。这波操作看似是在为民众谋福利,但仔细分析,就能看出背后明显的政治算计。

随着美国大选日益临近,这种直接发钱的承诺最容易打动中低收入群体,尤其是那些深受高物价影响的人。然而,这件事真的能顺利实施吗?往下看就会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实际上,特朗普并非第一次提出类似想法。去年和今年7月,他就曾暗示过发放关税退税支票,今年2月还计划通过政府效率部节省的开支,向民众发放5000美元的分红。

起初,很多人对此充满期待,但后来发现财政赤字不断增加,而所谓的开支削减数据也被夸大,这个计划最终不了了之。

关税红包的钱从哪里来?缺口比想象中还要大。

讨论完提案本身,我们还需要分析这笔资金能否筹集到。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共收取了1950亿美元的关税。

虽然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小,但如果要发放每人2000美元的红包,这笔钱远远不够。税务基金会的专家计算,如果以年收入10万美元为门槛,仅1.5亿符合条件的成年人就需要约3000亿美元。要是把儿童也算进去,花费还会进一步增加。更关键的是,关税的净收入实际上只有900亿美元,这与3000亿美元的需求相比,差距非常巨大。

美国目前的财政状况本就不乐观,国家债务已经高达38.12万亿美元。原本按计划,关税收入是用来偿还债务的,如今要挪出来发红包,无异于拆东墙补西墙,只会让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这种做法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此外,特朗普政府此前大规模加征关税,初衷是为了改善贸易逆差、保护本土产业。但现在却打算把关税收入用来发钱,完全背离了原先的政策目标。政策前后矛盾之外,这还涉及联邦预算制度,因为关税收入的使用方式需要国会批准,不能随意更改。

资金不足只是问题之一,这项提案若要落实,还必须通过国会审批。此前,密苏里州一位共和党参议员提出过向公民和受抚养子女发放600美元关税退税的法案,但至今没有任何进展。

特朗普的2000美元提案规模更大、争议更多,要让国会批准难度可想而知。美国两党在财政政策上历来分歧严重,而临近大选,双方博弈更加激烈。对这样带有明显竞选色彩的提案,反对党必然全力阻挠,就算是同党派,也未必能达成一致。历史上,大选前国会往往拖延甚至搁置竞争对手的民生提案,因此特朗普这项提案想在国会通过,难度非常大。

更复杂的是,关税政策本身就存在争议。自今年加征关税以来,企业成本上升,最终这些成本转嫁给了消费者。耶鲁大学研究显示,截至10月,美国消费者实际支付的关税税率已经接近18%,创下1934年以来的新高。 也就是说,民众本来就因为高关税多花了钱,而特朗普提出的红包,其实只是把大家多付的一部分成本返还回来。相当于先从民众口袋里拿钱,再拿回一小部分,还希望大家感到高兴,这操作确实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除了政策问题,法律挑战也不可忽视。美国最高法院已经就特朗普的全球关税政策进行过辩论,并对其合法性表示怀疑。纽约国际贸易法院此前还裁定,特朗普政府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征收的多项关税行政令非法,禁止执行。若关税政策本身不合法,那么基于关税收入的红包提案自然也无法实施。法律的不确定性,无疑给这项原本就难以落地的提案加上了一道沉重枷锁。 综合来看,特朗普提出的2000美元关税红包,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表演。大选临近,用发钱承诺吸引选民,确实能引起关注。但抛开政治算计来看,这个提案在资金、政策和法律上都有难以克服的问题。 即便万一侥幸通过,在高关税推高物价的情况下,这2000美元也难以从根本上改善民众生活。通胀压力依旧存在,民众的日常开销没有减少,这所谓的红利只是杯水车薪。 这场关于关税红包的争论,其实反映了美国政治极化、财政困境和贸易政策争议的集中体现。特朗普想靠发钱赢得选票,却忽视了现实的诸多限制。民众期待的是真正能够改善生活的政策,而不是看似美好、实则难以落地的政治噱头。 无论这项提案最终结果如何,美国都必须正视自身深层次的问题。关税并非解决经济困境的万能钥匙,政治操弄也无法真正惠及民众。只有回归理性治理,平衡政治与经济关系,才能真正缓解当前困境,否则类似的红包提案,很可能只会成为一次次的政治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