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底openEuler开源的时候,正逢两大趋势交汇的起点:CentOS即将停服、传统服务器操作系统市场面临变局;图灵奖获得者发表了《计算机架构的新黄金时代》,指出计算机架构“寒武纪”大爆发,随后以大模型训练和推理为代表的加速计算需求彻底颠覆了传统CPU架构,智算中心和“AI工厂”新型算力基础设施引发了全球服务器操作系统技术创新爆发。
从2019年开源六年来,openEuler累计装机量预计到2025年底将超过1600万套,在互联网、通信、政务、金融、医疗、公共事业和能源等行业已全面规模化应用,开放原子开源欧拉(OpenAtom openEuler)社区蓬勃发展,成员单位超2100家,全球贡献者突破 2.3万人,用户超过550万,已经成为中国操作系统领域引领者。2025年11月14日的操作系统大会&openEuler Summit 2025上,社区公布了下一个五年目标:引领AI时代,加速全球化,为世界提供新的选择。
2025年也是计算架构黄金爆发期,“超节点”已经被认为是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常态。以昇腾384超节点为代表的超节点为全球提供了新选择,华为也加大向社区贡献业界领先的AI核心能力,向openEuler社区贡献支持超节点的操作系统插件代码,这就是即将于2025年底上线的全球首个面向超节点的操作系统openEuler 24.03 LTS SP3。openEuler 24.03 LTS SP3不仅开源,还同时支持智算与通算两种计算业务。
openEuler作为一个操作系统发行版平台,每两年推出一个LTS 版本,该版本为企业级用户提供一个安全稳定可靠的操作系统。2024年5月30日,openEuler社区发布了基于Linux 6.6内核的长周期LTS版本openEuler 24.03 LTS,在2024年12月30日发布了SP1和在2025年6月30日发布了SP2,即将于2025年12月30日发布SP3,并在SP3中首次发布对超节点的支持,丰富了已经支持的服务器、云计算、AI、嵌入式计算等场景。

众所周知,现代企业计算架构大致经历了从Scale-up大型机、Scale-out C/S分布式和云计算再到Scale-up超节点的转变:最初的大型机是在一台超大计算机中集成众多电子元器件和设备以完成通用计算任务,所谓Scale-up就是在一台计算机中垂直堆叠更多的元器件和设备,以增加通用计算容量和处理能力;C/S架构和云计算则是在一个或多个数据中心横向堆叠更多的PC服务器,以通用计算增加容量和处理能力,这就是所谓Scale-out;而超节点就是将8个或更多的服务器机架再次集成为一台“超大计算机”,而超节点服务器机架也进行了重新设计,又能够垂直堆叠更多的元器件和设备,以增加AI智算处理容量和处理能力。
云计算和云化数据中心已经能够处理大模型与AI智算业务,但在处理效率、成本、时长等方面仍有待提升,这就催生了被称为“AI工厂”的超节点。全球计算联盟GCC发布的2025《超节点发展报告》指出:生成式AI正把基础设施从“堆叠服务器的集群”,推向“像一台巨型计算机运作的集成单元”,这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一场关于带宽、能效与系统韧性的全面再造,尤其是在各类XPU组成的异构算力环境中,重构“算力、带宽、内存、能效与可靠性”。

openEuler 24.03 LTS是首个支持RISC-V 架构的长周期版本,实现了x86/ARM/RISC-V同源构建。在截止到openEuler 24.03 LTS SP2和openEuler 25.09创新版本中,对异构计算融合进行了深入的技术积累,并在面向超节点版本中对异构计算融合进行了升级,通过池化底座支撑了异构融合内存、异构融合通信、异构融合虚拟化和异构融合存储等超节点核心子系统,再通过异构融合调度实现全局池化资源管理、全局内存服务、全局通信管理、超级虚机/容器等高级服务以及提供对外服务接口。
其中,异构融合内存基于openEuler的GMEM异构通用内存管理框架,已经在社区孵化了三年之久。GMEM革新了Linux 内核中的内存管理架构,其中逻辑映射系统屏蔽了CPU 和加速器地址访问差异,提供了异构内存互联的中心化管理机制,且GMEM API 与Linux 原生内存管理API 保持统一,易用性强,性能与可移植性好,特别是提供高效免搬移的内存池化方案,当内存池以共享方式接入后,可解决数据反复搬移的痛点。
而将在openEuler 24.03 LTS SP3中开源的灵衢互联协议2.0,不仅支持产业界伙伴打造基于灵衢的超节点,还将向openEuler社区贡献支持超节点的操作系统插件代码,提供“内存统一编址”、“异构算力低时延通信”和“全局资源池化”等关键能力。在已经开放的600多页灵衢2.0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又面向操作系统规划出了一系列系统功能和协议功能,作为抛砖引玉,供业界共同参与开发超节点的新型互联协议。
开源至openEuler社区的灵衢功能包括:操作系统灵衢组件(UB OS Component)和灵衢系统高阶服务(UB Service Core)。其中,操作系统灵衢组件是基于OS已有的组件,提供灵衢设备管理、池化内存池化、跨节点通信、虚拟化等基本能力,实现OS的灵衢基础架构使能;灵衢系统高阶服务包括提供灵衢内存池、通信、IO等系统服务,使能应用加速。
灵衢协议不仅仅是通信互联协议,除了提供物理层、链路层和网络层外,还提供了传输层和事务层,因此灵衢协议着眼于算力基础设施,让所有的XPU、SSD、内存、网卡等都使用统一的“语言”,从而大幅降低各种协议转换、握手等耗费的时延和系统开销,极大提升超节点算力基础设施的效率。此外,灵衢协议通过分层协同的方式,支持按场景需要组合协议特性,支持Scaleup和Scaleout等不同互连场景。
在灵衢协议的基础上,正如开放原子开源欧拉技术委员会主席胡欣蔚所强调的,openEuler通过分层的方式构建超节点,基于已有的组件增强超节点能力,以及进行相应的扩展。换言之,面向超节点的openEuler 24.03 LTS SP3并不是重新开发一套新的操作系统,而是在已经支持的服务器、云计算、AI等计算场景中扩展支持超节点,再通过提供超节点关键能力和接口,让应用能够从传统服务器上顺滑迁移到超节点“跑起来”、在异构算力融合的超节点上“跑得好、跑得快”,并且安全和可靠。

正因为openEuler 24.03 LTS SP3超节点兼容了传统计算业务,让超节点在智算和通算业务两个场景都展现了令人惊讶的能力。
根据openEuler社区Contributor张健介绍,超节点在智算业务场景下:对于LLM训练和大EP推理,能够实现更优并行超参空间和更优EP通信性能,E2E性能收益20%+;对于长序列推理,例如搜索+RAG和行业应用等,通过片上内存/DDR/SSU池化,实现128K序列优化30%+;对于强化学习,通过256+卡训推共卡部署,参数实时更新,实现20%+性能提升;对于生成式推荐,通过片上内存/DDR/SSU池化,实现低时延场景吞吐提升50%;对于智能体Agent,通过CPU/NPU/各类介质池化,实现吞吐性能提升50%。
超节点在通算场景下,通过释放极致算力,引领通算场景能力持续创新:在大数据场景下,通过超大容量免数据落盘,实现Spark 1TB数据处理时长下降30%;在数据库场景下,通过超低时延内存池高效交换,实现从一写多读、一主两备到多写多读、三节点多写;在虚拟化/容器云场景下,通过超高弹性进程错峰借用,实现在离线混部资源利用率从50%提升到70%;在搜推广场景下,通过超大带宽池化数据读写,实现在离线推荐请求处理时延降低40%;在证券极速交易场景,通过超短路径直通远端L3 Cache,实现256Byte典型交易报文从1200ns降低到600ns。
在2025年计算架构的黄金爆发期,openEuler 24.03 LTS SP3面向超节点扩展的版本,为世界提供了新的选择:兼容通算与智算业务,在通算与智算业务均有超高收益,同时通过对异构算力融合的升级,释放超节点异构算力,兼容各类XPU,为用户带来成本效益。
openEuler作为开源社区,天然带有全球化DNA。而在过去的5年间,源自中国的技术在全球化过程,不再只是嵌入到欧美全球化技术体系中,而是需要在欧美全球化技术体系之外,重新建立一个完全源自中国的技术体系,也就是从单点全球化演变成全技术链、生态链、产业链的全球化。openEuler超节点版本不仅提供了新技术路线选择,更要在全球市场通过全技术链、生态链和产业链扎根,将新选择推进到底。

华为公司董事、ICT BG CEO杨超斌在操作系统大会&openEuler Summit 2025上表示,华为将与社区协同,推动与Linux Foundation AI&Data、PyTorch等AI领域全球性开源组织深度合作,深化AI运行时、向量数据库、云化部署等技术专题落地。同时,华为将协同社区数十家OSV、ISV伙伴,面向海外客户提供openEuler整体解决方案,积极推动openEuler全球化进程。
开放原子开源欧拉委员会主席熊伟介绍,openEuler社区自成立之初,就以国际化为目标,并且以国际化成功作为OS成功的判定标准。社区与全球15家开源基金会形成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包括近期与Zephyr嵌入式技术基金会、Linux Foundation AI&Data基金会达成深度技术合作,此外还与OpenStack、OpenHPC、CNCF等战略级开源项目形成了良好的互相认证与互相协作。目前,已有1000余款基础开源软件与openEuler实行了双向认证,openEuler社区还是全球首个通过OpenChain ISO 18974供应链安全自认证的开源社区。
AMD、浪潮云、神州数码新增成为openEuler社区捐赠人,Intel、Arm、AMD三大芯片企业均成为社区捐赠人。openEuler社区还联合Arm、Linaro、百度智能云、麒麟软件、麒麟信安、统信软件、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全球计算联盟(GCC)等共同发布全球首个Arm CCA机密计算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基于Arm CCA标准实现完整机密虚拟机支持,使openEuler成为首个原生支持CCA机密虚机的开源操作系统,目前该方案已经进入到了openEuler 25.09创新版本中。

在全球商业服务方面,openEuler社区也已在全球部署42个镜像节点,为178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本次大会,菲尼克斯也分享了携手openEuler,加速OT产业IT化转型的成功案例。在全球合作伙伴方面,凝思软件、中软国际、Wind River、统信软件、软通动力、超聚变、润和软件、麒麟软件、麒麟信安等成为了首批全球化先锋伙伴。在海外高校合作方面,2025年9月29日至10月3日,openEuler社区和华为爱丁堡研究所携手爱丁堡大学,举办了欧洲首场以openEuler 为主题的黑客松,共集结80余名选手,共计20支队伍参与。
总结而言:openEuler面向超节点版本还有更多的AI技术和其它技术更新,也在不断推进全球化进程,向外界展示了引领AI时代、加速全球化、为世界提供新的选择的决心和能力。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强调,基础软件是战略性产业,必须加强自主创新;是生态型产业,必须共创共建共享;是长周期产业,必须长期持续投入。相信在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和各社区成员单位的支持下,openEuler社区将坚持长期主义,在计算架构的黄金爆发期,为全球贡献操作系统方案和生态的新选择。(文/宁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