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转自: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吴良艺 □ 本报通讯员 刘 莉 黄晏群 “对方不严格履行合同约定,造成我们经济损失。在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调解下,对方愿意分3年偿还26万余元,我们很高兴!”今年8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综治中心化解矛盾后,村民刘某由衷地说。 群众带着困惑来到“导诊台”,循着指引前往对应窗口“问诊”,这样的场景是马山县县乡两级综治中心日常工作的写照。 今年以来,马山县委政法委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锚定规范化、法治化、精细化工作目标,构建打造一个服务阵地、打造一域特色品牌、筑牢一体治理根基“三个一”治理模式,实现矛盾纠纷化解从“多头跑”到“一站清”。
一站受理破纠纷僵局
“原以为赔偿的事要拖上半年,没想到综治中心两个月就帮我们谈妥了!”今年6月,务工人员田某的家属拿着调解协议,红着眼眶向工作人员道谢。 此前,田某在马山县务工时因车祸身亡,家属从湖北赶来马山县索赔,因赔偿金额问题,与涉事企业争执不下。情绪激动的家属第一次走进综治中心时,甚至说不出完整诉求。 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引导家属到调解室,递上热茶安抚情绪,并迅速启动“法学专家+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组织法学咨询专家及县公安局、交通运输局、人社局等部门人员组成调解组开展专项调解。 面对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的僵局,调解组采用“背靠背”调解策略分头沟通,法学咨询专家详细解读法律条款,明确双方责任边界,拆解合理赔偿构成;调解员暖心沟通疏导情绪,引导理性主张权益。调解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经过近两个月多达8次耐心调解,双方当事人态度缓和,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如今,马山县综治中心整合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信访、人社等部门资源及法学咨询专家等各类社会力量进驻,科学设置引导受理、多元化解和指挥调度等功能区域,制定详细的工作指南和任务清单,群众“进一扇门”即可享受咨询引导、纠纷调处、结果反馈等全流程服务。 “工作指南和任务清单就是‘路线图’,群众一进门就知道找谁办、怎么办,我们处理问题也有章可循。”马山县委政法委副书记韦楼介绍说,“我们将综治中心打造成‘解忧服务站’,让群众体验到高效、快捷、优质服务。”
特色调解融法理乡情
“阿妹,你听我讲,这宅基地的事得这么算……”在马山县古零镇综治中心“贝侬调解工作室”,调解员黄大爷用壮语耐心开导村民。 作为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面对矛盾纠纷问题,乡亲们自发找到了解决的好路子——请来宗族里“知民情、懂乡规、敢说话”的“老表”“阿隆阿吧”(壮语,意为长辈),给大家评对错、论公道、找方法。 为此,马山县因地制宜打造“贝侬调解”特色品牌,在各乡镇综治中心设置“贝侬调解工作室”,依托“贝侬”(壮语,意为兄弟姐妹、亲朋好友)知民情、懂乡规、善劝导的优势,用乡音解读法条、用乡情化解隔阂,推动传统调解智慧与现代法治理念融合。同时,马山县人民法院设置“双语接待岗”,用民族语言解读法条,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 “‘贝侬调解’不是‘和稀泥’,是把法律条文翻译成乡音,让群众听得懂、愿意信。”古零人民法庭庭长曾海丹说。为壮大特色调解力量,古零法庭设立“马山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培训基地(‘贝侬调解员’培训基地)”,通过“理论授课+案例研讨+模拟调解”方式,邀请政法干警、资深“贝侬调解员”、民族文化学者等授课。2025年以来,基地已开展两期培训,覆盖各族调解员120余人次,其中80%的学员来自壮、瑶村寨,成为村级解纷骨干。
一体治理织解纷网络
“多亏网格员小李,我家漏水的事当天就解决了!”近日,马山县白山镇居民韦女士与邻居的纠纷,被网格员当场调解。在马山县,像小李这样的网格员有1800余名,他们是基层解纷的“第一道哨兵”,按照“快处快调”工作原则,让90%以上的简单纠纷得以高效快速就地化解。 今年以来,马山县通过建队伍、织网络、优流程、创特色,将矛盾纠纷“发现在萌芽、化解在基层”。 为筑牢一体化治理根基,马山县构建起“专职+兼职+专业”复合型调解矩阵:专职调解队伍由部门业务骨干及“三官一员”等组成,主攻复杂矛盾纠纷;兼职调解队伍整合网格员、社区民警及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填补调解服务盲区;专业领域调解队伍则建立婚姻家庭、劳动争议、土地纠纷等“专家库”,提供专业支撑。 在此基础上,马山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调解网络实现“分级调处”,简单纠纷由网格员或村(社区)调解员现场办结;复杂纠纷由乡镇综治中心协调多部门联动处置;重大疑难纠纷由县综治中心启动“联调联动”机制,引入律师、行业主管部门等力量“会诊”。同时,通过完善“一站式统一受理、靶向式分类流转、多元化依法办理、全过程闭环管理”工作机制,搭建调解、仲裁、咨询“一站式”平台,规范矛盾纠纷排查登记、任务分流、调处化解、结果反馈、事件上报“五步工作法”,并对重大矛盾纠纷问题实行“事前评估、事中跟进、事后化解”。 如今,“只进一扇门,解纷万家事”是马山县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体验。马山县运用“三个一”治理模式将综治中心打造成矛盾纠纷化解“终点站”、服务群众“连心桥”、平安建设“强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