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交所最新全貌数据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兆寰 北京报道
2025年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迎来开市四周年。四年来,北交所已实现从起步探索到规模与质量双升的跨越式发展,成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
截至11月14日,北交所现有上市公司282家,总市值为9008.35亿元,中小企业占比超八成,民营企业占比近九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一半。市场合格投资者总数超950万户。
据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市值过百亿公司有7家,分别为贝特瑞(920185.BJ)、锦波生物(920982.BJ)、曙光数创(920808.BJ)、开发科技(920029.BJ)、天工股份(920068.BJ)、星图测控(920116.BJ)、艾融软件(920799.BJ)。
截至10月30日,279家北交所公司已完成三季报披露,平均营业收入5.20亿元,同比增长6%;平均净利润3298.57万元。从业绩情况看,230家公司实现盈利,盈利面达八成,九成以上上市公司进行分红。
对于未来的改革,市场予以了高度期待。在2025金融街论坛北交所平行论坛上,北交所董事长鲁颂宾表示,未来将优化产品制度供给。持续推进北交所指数体系建设,加快推出北证50ETF,研究引入盘后固定价格交易,不断提升投资交易便捷性。
市场准入精准包容
四年来,北交所构建了一套契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制度安排。市场准入精准且包容,支持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及未盈利企业上市发展。持续监管更贴合实际,平衡中小企业规范成本。交易机制多元便捷,引入做市交易机制,已推出北证50指数和专精特新指数,完成“920”新代码切换。
另外,北交所形成股债联动的市场格局:实现交易所市场国债发行业务,累计发行国债超13万亿元,服务国家战略实施;服务地方政府债发行超9900亿元,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推出科创债、绿色债、中小微企业支持债等10个专项债品种,落地全国首单中小微企业支持可续期公募公司债券等特色品种,强化债券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功能。
来自东北证券的统计数据显示,自北交所开市以来,首发募集资金总额达588.00亿元,平均为2.09亿元;再融资募集资金总额达16.20亿元,平均为2.31亿元。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经济发展工作委员会专家余伟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交所的定位决定了其将以更包容的形式吸引优质创新型中小企业来北交所上市,帮助中小企业在发展的关键阶段走得又稳又快。同时,北交所可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地基,底子打得牢、扎得稳。

市值排名靠前公司
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截至10月30日,279家北交所公司已完成三季报披露,平均营业收入5.20亿元,同比增长6%;平均净利润3298.57万元。
二级市场方面,据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截至2025年11月14日,今年北证50指数涨幅为45.9%;北证A股股价涨幅翻倍的个股公司有55家,8家公司涨幅超过三倍。
其中,星图测控(920116.BJ)股价涨幅高达13.2倍,位居第一,广信科技(920037.BJ)涨幅为870%,位居第二,三协电机(920100.BJ)涨幅为668%,位居第三。

涨幅排名靠前公司
东北证券最新报告分析指出,公募基金对北交所市场的参与已从早期的观望、低配,转变为全面且深入的布局,参与规模、覆盖标的、基金类型实现显著突破。根据三季报显示,共有71只北交所个股被公募基金重仓,上千只公募基金参与到市场投资。
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认为,随着国庆后全球市场普跌以及“双创”板块补涨,北交所短期估值性价比逐步显现。其中,高端装备、信息技术、化工新材、消费服务、医药生物五大行业PETTM(剔除亏损企业)分别为40.74倍、93.20倍、44.62倍、53.76倍、42.52倍。
诸海滨强调,要投资北交所稀缺性和专精特新小巨人所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科技公司,随着近期海内风险情绪提升,建议关注科技成长与低估值板块。
持续深化改革
在专业人士看来,北交所四年发展成绩显著,但流动性、退市机制、投资者结构等问题仍制约其功能发挥。未来需以“功能完善、基础稳固、服务友好、生态开放”为核心,通过制度创新与政策协同,推动市场从“交易型”向“配置型”转型,真正成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资本沃土”。
在2025金融街论坛北交所平行论坛上,鲁颂宾直言:下一步,北交所将深入谋划“十五五”时期北交所、新三板市场建设思路与举措,推动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建设再上新台阶。
首先,更好发挥北交所支持科技创新作用,持续提升上市审核制度的适应性和精准性,不断完善并购重组制度工具,引导金融资源向关键核心科技领域聚集。同时,研究深化新三板改革,完善差异化制度安排,深入推进三四板制度型对接,着力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丰富北交所债券市场产品体系。拓展信用债市场功能,推动更多科创债、绿色债等专项债典型案例落地。
鲁颂宾强调,要坚持强本强基,促进投融资两端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市场内在稳定性。在融资端,着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完善全链条监管机制,严把上市准入关,强化持续监管,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推动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强化规范发展意识。支持上市公司利用融资工具做优做强,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等方式回报投资者。
在投资端,培育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推动设立更多主要投资中小市值股票的公募基金产品,做好对社保、保险、企业年金等各类资金投资北交所的针对性服务,不断优化市场资金结构。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坚决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此外,鲁颂宾还表示,优化产品制度供给。持续推进北交所指数体系建设,加快推出北证50ETF;完善市场服务机制,努力打造数字化智慧型交易所;坚持开门办市场的理念,加强与各方的协同配合,营造服务良好生态。
余伟认为,北交所持续推进指数体系建设,加快推出北证50ETF既是完善北交所制度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对北交所二级市场走势的特大利好。它将显著优化市场生态,形成“更多资金-更好流动性-更多优质企业-更多资金”的良性循环。
在余伟看来,北交所应进一步完善审核发行机制,在审核阶段甚至受理阶段就应重点核查拟IPO企业的创新属性、业绩稳定性与成长性。尤其对于业绩波动大以及特别传统的企业应更为审慎。北交所虽然对中小企业上市更具包容性,但仍应更看重企业的质地,而不是数量。
子沐研究创始人刘子沐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交所继往开来,再接再厉,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为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好。经历了四年发展,北交所已经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与沪深市场形成优势互补。同时,北交所目前的建设另辟蹊径,已经有多家北交所公司选择港股融资,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希望未来的改革能够持续的推进,也希望科创债,可转债等方面提供更多的融资的途径和方式。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