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家都在为歼-20威龙的隐身性能喝彩时,有一个看似反常的现象正在发生:空军最急需大量装备的,不是这款顶尖五代机,而是看似“普通”的歼-10C。这款被称为“最强三代半”的战机,正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守护祖国蓝天最实际、最迫切的力量。
为何不是歼-20?

歼-20确实是国之重器,它的存在让中国空军迈入了全球顶尖俱乐部。但正如买得起劳斯莱斯不代表日常通勤就要开它一样,歼-20有两个现实制约:
首先是造价与维护成本。作为尖端五代机,歼-20的单价和维护费用远超三代机。专家估算,一架歼-20的造价足以购买2架歼-10C。对国家军费预算来说,全面换装歼-20将带来巨大财政压力。
其次是任务适应性。现代空军需要的是高-低搭配的合理结构。歼-20更适合执行“踹门”任务——在战争初期撕破敌方防空网。而日常巡逻、边境警戒、常规演习等任务,若全部使用歼-20,无异于“高射炮打蚊子”。

歼-10C之所以成为当前最急需的战机,源于其独特的定位:
性价比之王是它的首要标签。歼-10C的单机成本远低于歼-20,却拥有超越绝大多数三代机的性能。它装备了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和航电系统,能够发射PL-15远程空空导弹,空战能力直逼五代机。
快速形成战斗力是另一个关键优势。相比需要特殊维护的隐身战机,歼-10C的部署更加灵活,对机场要求低,出勤率高。飞行员从其他型号转飞歼-10C的培训周期也相对较短。

更重要的是,歼-10C完美承担了 “全能选手” 的角色。从国土防空到对海打击,从中距拦射到近距格斗,它都能胜任。在东海、南海的日常战备值班中,歼-10C已经成为应对外机挑衅的主力。
当前中国空军仍装备着相当数量的歼-7、歼-8等二代机。这些老将虽经现代化改造,但面对周边国家不断换装的F-35、阵风等新型战机,已显力不从心。
在这个过渡期,歼-10C成为了最理想的衔接者。它既能快速替换老旧机型,又能与歼-20形成高低搭配——歼-20负责“拔牙”,歼-10C负责“清场”。这种组合既经济又高效,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最佳方案。

美国空军的F-22与F-16的高低搭配,就是最好的参照。即便拥有近200架F-22,美军仍保留着上千架F-16,就是因为后者在大部分常规任务中更具性价比。
展望未来,歼-10C的量产意义深远:
它让空军在短期内实现了质量的飞跃。当周边国家还在使用传统三代机时,装备大量歼-10C意味着我们在技术上的代际优势。
同时,它也为歼-20的 “好钢用在刀刃上” 创造了条件。让隐身战机专注于最关键的任务,而将常规任务交给性价比更高的歼-10C,这种分工体现了现代战争的智慧。

歼-20代表着中国空军的未来,而歼-10C则是把握现在的关键。在大国竞争的背景下,既要有震慑对手的“杀手锏”,也要有撑起日常防空的“主力军”。歼-10C正是这样一位沉默的守护者——它可能没有歼-20的光环,却是当前最实用、最急需的战力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