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美国特朗普政府再次采取加征关税的措施。首先,美国以芬太尼问题为借口,从2月起对所有来自中国的商品加征了10%的关税,接着在3月又加了10%,总共达到20%的关税。
面对美国的行动,中国也立刻作出了反应,出台了反制措施,对来自美国的农产品、鸡肉、小麦等商品征收了10%到15%的关税。这样一来,全球市场也因此波动了好一阵子。
到了4月,美国进一步加大了关税力度。4月2日,美国签署了行政命令,将对中国商品的综合税率提高到145%,其中包括基础的10%对等关税、因芬太尼问题增加的20%关税,以及其他层层叠加的税费。美国方面表示,这样的措施是为了保护本国的制造业,减少贸易逆差,并顺便解决芬太尼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也没有退让,4月5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将对美国商品加征125%的关税,特别针对汽车、能源等关键领域,价值大约300亿美元的商品。这一举动使得中美双方彻底对立,企业纷纷忙于调整供应链,股市也出现了剧烈波动。道琼斯指数一度下跌了5%,沪深市场同样受到了影响。
从这场关税战的起因来看,其实可以追溯到特朗普上台后的贸易政策。他一直强调“美国优先”,认为美国的贸易逆差过大,特别是2024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超过了5000亿美元,因此他认为必须通过加征关税来调整。芬太尼问题成为了这场冲突的导火索。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数据,2023年大约有10.7万人死于毒品滥用,其中7.4万人与芬太尼有关。美国政府将责任归咎于中国,称中国出口的前体化学品经墨西哥加工成毒品流入美国。
因此,美国政府于2月1日正式宣布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加征10%关税,并在3月3日再次加了10%,总计为20%。对此,中国财政部于2月4日作出了回应,认为美方单方面加征关税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破坏了中美之间的经贸合作,并宣布从3月10日起对部分来自美国的商品加征关税,包括鸡肉和小麦等。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强调,这一举措不是主动挑衅,而是被迫采取的反制措施。

美国还指责中国故意纵容芬太尼的出口,但实际上中国早在2019年就将所有芬太尼类物质列入管制,是全球首个这样做的国家。自那以后,美国再也没有查到中国出口的芬太尼案件。中国公安部也连续三年打击制贩芬太尼的犯罪,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比之下,美国至今没有永久性地将芬太尼列入管制,国内的滥用问题根源在于监管的漏洞和巨大的需求。国际麻醉品管制局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消费了全球80%的阿片类药物,而美国只有5%的人口,问题的根本出在社会矛盾上。贫富差距和种族问题使得美国年轻人面临巨大压力,很多人转而用毒品来缓解心理压力。
台湾学者郭正亮在电视节目中讨论了这次关税战,他认为这其实是对等的。虽然网上有些人认为中国吃亏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郭正亮指出,美国对芬太尼类产品加征了20%的关税,而中国也采取了相应的反制措施,没有撤销。比如中国在2月和3月就分别对美国特定的化学原料和医疗用品加征了等额关税,这些反制措施在协议中依然保留。

除了芬太尼外,其他商品的关税已经降至10%,双方的关税水平基本对称。郭正亮还表示,图片资料显示,中国的反制清单与美国对芬太尼的税费直接对应,包括一些合成材料和制药中间体。他强调,这种安排避免了单方面让步,谈判结果保持了均衡。

郭正亮总结道,这次关税战让中美经济形势发生了转变,中国在这场博弈中成功维护了自己的核心利益,既获得了面子也获得了实质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