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既是双十一购物节,也是人民空军成立76周年的纪念日。在这样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空军推出的主题微电影《梦远》不仅讲了接地气的追梦故事,还在片尾放出令人振奋的画面——无人战机与歼-20A、歼-16D形成编队飞行、协同作战的场景首次公开亮相。

片中出现的关键台词透露了重要信息:“玄龙08已达6号阵位,威龙1号收到。”“已与玄龙协同。”画面中同时出现了威龙、潜龙、玄龙三者同框的镜头。这里的“威龙”就是歼-20系列战斗机的正式名称;而“玄龙”这个在官方宣传中首次出现的代号,指的正是那架与歼-20A、歼-16D组成三机编队的飞翼式无人机——攻击-11。

在早些时候的升空镜头里,可以清楚看到歼-20S起飞的画面;从画面上出现的编号“08”来看,攻击-11的数量并不稀少,而且这些无人机由歼-20S后座的飞行员进行指挥操控。这次是中国空军首次正式对外公布“攻击-11”的代号,并且第一次展示了它与有人战机的实战化协同场面。
其实攻击-11并非完全陌生的机型。早在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时,这种造型前卫、无尾飞翼布局的无人机就已经公开亮相,当时就吸引了大量军事爱好者的目光。

从外形上看,攻击-11采用类似于美军B-2的飞翼式设计,机身表面光滑、没有传统的垂尾和平尾,呈现简洁的三角形飞翼轮廓。这种气动布局天然有利于减小雷达反射截面,隐身性能优异。再加上机体采用的隐身涂层和对进气道、尾喷口的特殊处理,攻击-11在相似条件下的隐身能力被认为优于歼-20甚至歼-35。

从公开的技术细节看,攻击-11的设计思路十分明确:首先把自己做成一个优秀的隐身平台。虽然飞翼布局在气动控制上更复杂,但在降低雷达特征方面有天然优势。机腹内置弹舱既能容纳足够的精确制导弹药,保证打击能力,又能避免外挂武器破坏隐身外形。

根据公开资料的推测,攻击-11的最大飞行速度可达0.9马赫,最大航程超过4000公里,这样的性能使它既能担负远程突防任务,也能在战区上空长时间执行侦察和压制作战任务。

但攻击-11真正的价值并不只是作为一架隐身无人攻击机那么简单。在现代空战体系中,单机能力再强也有局限,真正能倍增战力的是体系化协同。攻击-11配备了先进的飞控和航电系统,具备良好的自主作战与协同能力。微电影里呈现的“玄龙08”与“威龙01”配合的场景,就是这种有人机与无人机协同作战理念的直观演示:有人机负责全面态势感知与指挥决策,无人机则充当前沿的“尖刀”,执行高风险侦察、压制和打击任务。
支撑这种作战模式的是歼-20S双座型战斗机。作为全球首款双座五代隐身战斗机,歼-20S最突出的变化是增加了后座的武器系统操作员。前座飞行员集中于驾驶与空战机动,后座操作员通过先进的人机界面能实时指挥多架无人机,构建起“有人—无人”协同的作战体系。通常一架歼-20S配合2到3架攻击-11,就可组成一个完整的空中作战单元。
在实战中,这类无人机可以充当有人机的“眼睛”,前出侦察敌方防空系统;也能充当诱饵,引诱敌方火力暴露出位置;甚至可以作为空中武库,在有人机指引下直接发射制导武器。这种“忠诚僚机”的作战概念(最早由美国提出并推广)正在改变空战的作战样式。

攻击-11的技术发展还在向海上延伸。前不久亮相的攻击-21舰载无人机,正是在攻击-11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海军型机种。攻击-21采用了折叠翼设计以便在航母甲板上存放,并对舰载环境做了多项改进。这款无人机的作战半径接近2000公里,能够为航母争取到充分的预警和反应时间。与此同时,即将进行海试的076型两栖攻击舰“四川舰”配备电磁弹射器,很可能会标配攻击-21,从而大幅拓展海军航空兵的作战能力与使用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