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与欧盟之间的制裁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你敢出招我就敢反击。现在连乌克兰的高官也被牵扯进来,欧盟正酝酿的第20轮关税更是悬而未决,局势愈发紧张。
事情要从欧盟的一记重拳说起。10月23日,欧盟正式通过了对俄的第19轮制裁,直指俄罗斯的能源和航运命脉,影响面很广。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对液化天然气(LNG)的限制:短期合同在6个月后不得续约,长期合同从2027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表面上看似给出缓冲期,实际上是在逐步切断俄罗斯的欧洲能源市场。

欧盟还盯上了所谓的“影子舰队”——俄罗斯用来规避制裁的非俄罗斯籍或老旧油轮。此轮欧盟一口气新增制裁117艘油轮,使被制裁的俄油轮总数升至558艘,明显是要堵住俄能源运输的渠道。
俄罗斯当然不会坐视不管,迅速展开了反制。10月31日,俄方先是扩大了禁止入境的人名单,把部分欧洲人士挡在门外,作为对欧盟制裁的直接回应。

随后俄方继续加码,宣布对四名乌克兰政府高官实施经济制裁,名单包括乌克兰总理尤利娅·斯维里坚科、财政部长谢尔盖·马尔琴科、经济部长奥列克西·索博列夫,以及前副总理、现任国防部长顾问亚历山大·库布拉科夫。

不过俄方尚未披露这些制裁的具体细节,比如是否会冻结资产或限制交易,这让外界对后续影响充满猜测。这波反制并非孤立行动,而是对欧盟和乌克兰的精准回击,使得三方的制裁博弈明显升级。

有人认为制裁本身效果有限,特别是对俄罗斯而言,长期多轮制裁并没有把俄经济击垮,反而让欧盟自身先感受到痛苦,这种说法并非没有道理。
与此同时,欧盟正在筹划第20轮制裁,初步设想包括对俄白部分商品加征额外关税,并进一步扩大对俄能源公司和金融机构的制裁范围。

但第20轮目前还停留在构想阶段:具体清单、实施时间都没有敲定,需要先通过成员国协商,能否落地尚未可知,仍有很多不确定性。
事实上,欧盟此刻处在骑虎难下的局面:一方面想继续向俄罗斯施压,另一方面又必须顾忌自身的能源安全。随着冬季临近,欧洲对能源的需求上升,逐步禁止俄罗斯LNG进口会增加能源供应的不确定性,许多欧洲家庭已经感受到能源价格上涨的压力,政府也面临民意考验。
相对而言,俄罗斯对制裁的应对更为主动:尽管油轮和能源出口受限可能影响收入,但俄方早有B计划,积极开拓亚洲等新兴市场,降低对欧洲的依赖,其抗制裁能力超出欧盟预期。
现在国际社会都在紧盯这场制裁拉锯战。不少声音呼吁通过对话与协商来化解分歧,毕竟如果各方继续不断加码,全球能源市场、贸易秩序和普通民众的生活都会受到冲击。
这场三方博弈接下来如何发展,还有待观察:欧盟的第20轮关税能否最终出台,是关键看点之一。总体来看,制裁像把双刃剑,既可能伤敌也可能伤己;与其在制裁的漩涡中越陷越深,不如坐下来谈判,这或许才是更现实也更可持续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