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又出尔反尔,对华发起了301调查,美财长同步发声称,中方不给稀土就要重新启动关税。那么,美方此举究竟有何用意?中方又是如何应对的?
当地时间10月31日,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将继续就2020年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调查。换句话说,特朗普政府认为中国可能没有完全履行当年的采购承诺。这一决定意味着,美国将依据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重新启动调查程序,这也是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发动贸易战的法律依据。虽然两国领导人刚刚会晤,但美方的行动无疑给中美关系蒙上一层阴影。

要知道,特朗普在这次釜山会晤前还曾暗示,如果谈判顺利,他可能放弃这一调查。现在来看,这只是一句空话。谈判刚结束,美国就重启301调查,说明他们并未打算缓和紧张局势。要知道,301条款本质上是一种单边手段。美国可以自行认定他国存在“不公平贸易行为”,然后单方面征收惩罚性关税,这种机制早已被国际社会批评为破坏多边贸易规则。
如今,特朗普再次拿出这张老牌,更多是出于国内政治的考虑。美国内部经济增长放缓,制造业和农业的不满情绪不断上升,而中美贸易摩擦恰好成为他转移矛盾的工具。通过指责中国“违约”,他可以向国内选民展示自己“强硬”的姿态,为即将到来的政治考验造势。
与此同时,当地时间11月2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公开威胁称,如果中国继续限制稀土出口,美国将重新加征关税。他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美国希望中国成为“可靠的合作伙伴”,否则将“动用最大杠杆”,再次提高对华关税。这种说法表面上强调合作,实则充满威胁意味。所谓“最大杠杆”,其实就是重新打出关税牌。美国明知这种做法对双方经济都会造成损害,却仍然拿出来作为谈判筹码,暴露出其在经济政策上的焦虑。

不过,美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并不允许贸然加税。美联储已经连续降息两次,以缓解国内通胀与增长放缓的双重压力。财政部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订单连续三个月下降,消费信心指数创近五年新低。特朗普政府若此时重新提高对华关税,无异于自断经济命脉。因此,美方的威胁更像是一种姿态,意在对中国施压,让中方在稀土出口和贸易议题上让步。
而从中方角度看,中国在稀土问题上的立场一直明确。稀土属于战略资源,实行合理的出口管控,完全符合国家利益和安全需要。中国此前宣布暂停部分稀土出口限制,为期一年,这已经展现出足够的诚意。但美国仍然质疑中方“是否会遵守承诺”,并指责中国“垄断市场”。这种逻辑显然有悖常理。美国自身同样掌握稀土资源,却因成本高、污染大而长期依赖进口。如今,却反过来要求中国承担供应责任,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对等的要求。
说白了,如今美国只是想将经济竞争与地缘政治混为一谈。稀土不仅是贸易问题,更被美方视为国家安全问题。特朗普政府屡次强调要“降低风险”,要“摆脱依赖”,但与此同时又希望中国保持开放供应。这种矛盾态度说明,美国并非真的希望实现公平竞争,而是想继续通过政治手段维护自身优势。

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里,特朗普政府还会继续以301调查和关税威胁作为主要手段,在谈判桌上制造压力,但这种策略的边际效应已经越来越低。美国的国内经济环境、政治分裂和国际信誉都让这种“极限施压”难以奏效。中方在多次博弈中已经积累经验,对美方套路了然于胸。面对新的301调查,中国不会慌张,而是会用更成熟的方式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