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美国最高法院将审理一个关系重大的案件,主题是特朗普政府的全球关税政策。这个案件不仅仅是普通的贸易争端,很多人认为它可能会对美国未来的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特朗普对此显得相当淡定,甚至放话说他打算亲自去旁听审理,顺便还说了一句令人震惊的话:“我认为如果我们失去这个案件,国家会遭受巨大损失,经济会彻底崩溃。”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只是一起普通的贸易官司,但深入一看,事情的实质远比这复杂。表面上看是一些企业和州政府在起诉关税政策,实际上这场官司涉及的是美国立国之本——宪法如何规定政府的权力,尤其是“关税权”该归谁——总统还是国会,这才是争议的核心。

原告是一些受到关税政策影响的企业和州政府,被告则是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为了获得征收关税的权力,特朗普政府引用了《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声称“贸易逆差和毒品贩运是国家紧急状态”,因此应由行政部门掌握这种权力。其实这部法律起初是为了应对国际危机的,例如制裁伊朗、朝鲜等,而很少用于贸易关税方面。特朗普将其用于关税问题,的确是个很激进的做法。
白宫首席律师在法庭上也很直言不讳地表示,司法系统不应干涉总统的外交决策,暗示总统的行为本身就已经合法。然而,司法系统并未买账。哥伦比亚特区巡回上诉法院先行作出判决:“总统没有这种权力!”法院明确指出,关税权本应属于国会,而非总统。

与此同时,立法方面也发生了动静。10月30日,参议院进行投票,51票赞成终止关税,47票反对,其中竟然有4名共和党议员投了反对票。这4票非常关键,显示出即使在共和党内部,也有不少人担心总统的权力过于膨胀。现在,大家都在等待最高法院的最终裁定,这将决定未来几十年美国在贸易问题上的权力分配。

然而,单纯的权力斗争并不能掩盖现实问题,关税政策已经让美国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美国政府原本说要通过关税“保护本土产业”,但实际上,受害的却是美国的普通民众。根据统计,普通家庭每年因关税政策要多花至少1000美元。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这笔开支无疑加重了他们的生活负担,尤其是食品和日用品的价格上涨更让他们难以承受。

加州州长纽森愤怒地表示,这简直是“美国现代史上最大规模的增税”,并预测加州将损失数十亿美元。而对企业而言,情况更加严峻。那些依赖进口原材料的制造商,成本骤然上升,许多中小企业因此面临破产风险。根据2019年的数据,美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因为关税,额外花费了30亿美元,许多小企业因此破产。

从宏观角度看,关税政策的影响更为深远。仅仅两天内,美国股市就蒸发了6.6万亿美元,这不仅是一个数字,更是市场信心的崩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警告称,关税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还会破坏全球供应链。有一项民调显示,72%的人认为关税会在短期内损害美国经济,55%的人表示强烈反对这项政策。

从这些事实来看,特朗普政府所推行的关税政策,实际上远未达到“保护本土”的目标,反而成为了“经济武器”,结果却伤害了美国的经济。即便如此,特朗普仍然将这项政策与个人的政治利益绑在一起,这才是问题的根源。特朗普对此案格外重视,甚至把它视为“百年来最重要的辩论议题”,还表示要亲自去旁听。

毫无疑问,特朗普在利用关税政策塑造自己“对全球强硬”的形象,试图借此赢得部分选民的支持。他的高级助手们也配合发声,称关税是“谈判的核心筹码”。但大家都能看出,这背后更多的是特朗普试图借此维护自己的政治声望,而不是单纯的政策决策。问题是,这种政治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绑架,使得裂痕越来越大。

在国内,四名共和党议员投票反对特朗普政策,反映出共和党内部分歧的加剧。早在2019年,就有议员提出法案,试图限制总统在关税方面的权力,显示出国会对总统权力越界的担忧。在国际上,特朗普的单边主义政策同样引发了许多盟友的不满。2018年,欧盟对美国钢铝征收了25%的关税,加拿大也对美国的大豆和猪肉加税,导致美国农业出口减少了12%。

眼看着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愈发孤立,11月5日的最高法院判决不仅决定关税政策的未来,更将影响美国宪政、经济和政治的走向。特朗普警告说美国经济会崩溃,但真正可能让美国经济遭遇严重打击的,或许不是取消关税,而是总统将国家机器作为个人工具,用分裂代替合作,只顾短期政治利益,而忽视了长期的国家利益。

无论最终判决如何,这场关税风暴已经在美国的宪政、经济和政治上留下了深深的伤痕。这场诉讼的结果将成为美国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未来美国是回归制度制衡与国际合作的道路,还是继续在孤立与内耗中沉沦,很快就会见分晓。

从这件事来看,最直观的感受是:当一个国家的政策过度与个人政治利益绑定时,最终受伤的始终是普通民众和国家的根基。这一点,无论在哪个国家,都应该引以为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