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轮又一轮的交锋,中美两国在釜山会晤中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包括互降关税、暂停出口管制等措施。
11月5日,美国白宫连续发布两份由总统特朗普签署的关于调整对华加征关税税率的行政令,确认对华对等关税将继续暂停一年,并将于11月10日起取消针对中国商品的10%所谓“芬太尼关税”。
相隔不到12小时,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也发布公告,宣布自11月10日起在一年内继续暂停实施24%的对美加征关税税率,并对美国农产品停止额外加征关税。

中美双方达成的贸易协议包含多条具体措施,涵盖了关税、出口管制、农产品采购等多个领域。
根据协议,美国自11月10日起将把“芬太尼关税”从20%降至10%,同时对中国商品加征的24%“对等关税”将继续暂停一年。
中方相应调整了针对美方关税的反制措施,在一年内继续暂停实施24%的对美加征关税税率,保留10%的对美加征关税税率。
在农产品领域,中方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鸡肉、小麦、玉米、棉花、高粱、大豆等农产品停止额外加征关税。这一措施直接回应了美方关切,为美国农产品重新进入中国市场扫清了障碍。
除关税措施外,美方将暂停实施其9月29日公布的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一年,同时暂停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调查措施。
中方则相应暂停实施10月9日公布的相关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并将研究细化具体方案。
这场贸易博弈中,中美双方都展现了一定的灵活性,通过相互让步达成了现阶段协议。
对美国而言,此轮协议使其农产品重获中国市场。白宫发布的“事实清单”显示,中国将在2025年最后两个月采购至少1200万吨美国大豆,并在2026至2028年每年采购至少2500万吨美国大豆。
对中国来说,协议成功阻止了美国一系列打压措施的执行。美方同意暂停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及对华海事301调查,这些都是此前中方强烈反对的针对性措施。
稀土资源的博弈成为此次会谈的关键筹码之一。中国建立了稀土金属出口监管体系并限制了相关供应,这直接威胁到美国汽车工厂的运营。这一策略最终奏效,成为中方在谈判中的重要杠杆。

中美此番达成协议,反映了双方对贸易关系重新校准的共同需要。
对特朗普政府而言,在竞选连任的关键时期,与中国达成贸易休战有助于稳定美国经济,特别是安抚备受打击的农业州。降低关税也有助于缓解国内通胀压力。
对中国来说,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稳定对外经贸关系至关重要。通过有限的让步换取科技领域的发展空间,无疑是当前形势下的理性选择。
《纽约时报》分析指出,美中贸易休战将美国关税降低到了可能威胁美国长期减少对华依赖努力的水平。
许多企业仍希望实现产品供应来源的多元化,但现行的关税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企业急于在中国境外寻找生产基地的必要性。
中美贸易休战对全球贸易稳定构成实质性利好。两大经济体之间持续数月的贸易摩擦曾引发全球市场担忧,如今达成的协议为跨国企业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政策预期。
据摩根士丹利分析,中美关税骤降使得美国对中国的有效贸易加权关税从107%降至约40%,这一变化明显优于市场预期。
同时,分析也指出了这些协议条款的“临时性质”以及世界两大经济体关系中的“根本性紧张”。

对于跨境电商从业者而言,此次美国关税下调是一个积极信号。成本的降低意味着价格竞争力有望提升,利润空间可能得到改善。
然而,理智的从业者必须认识到,单次美国关税调整并不能完全消除政策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