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公司研究室基金组
文|雪岩
10月最后1周,大盘在4000点附近盘旋。
截至10月30日,上证指数年初至今上涨18.95%,沪深300上涨19.70%。京沪深三市,超过这两者的指数高达30只。
Choice数据显示,在今年涨幅前10指数中,涨幅最大的是创业大盘,62.49%。最少的深证100R,也有31.07%。
上述指数中,除了2只北证,双创指数达到5只,占据半壁江山。

年初至今,对于基金投资而言,20%的涨幅已然不容易。
Wind数据显示,国内230027只开放式基金中,截至10月29日收盘,年初以来涨幅超过20%的基金8977只,占比38.99%。
当然,这里主要是权益产品,很少债券型基金。
在大盘走势向好的情况下,债市与股市表现出的是跷跷板效应。因此,债基跑不赢大盘不足为奇。不过,权益产品里也有不少基金跑不赢大盘。
统计发现,沪深两市业绩超过20%的基金中,数量较多的还是那些头部公司,其中,数量超过80只的基金公司总计30家。

在占有绩优基金数量TOP20榜单中,前五名分别是:华夏基金421只,富国基金357只,易方达基金329只,广发基金309只,汇添富基金306只。
由此可见,基金行业正显现出越来越明显的马太效应。
当然,由于每只产品规模有大小,业绩超20%的产品数量多,不一定意味着某家基金公司今年总收益就大。但是,无论如何,这类绩优产品数量越多,整体收益应该越高。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9日,上述30家公司旗下,业绩超过20% 的产品5832只。其中,业绩超过100%的产品82只,占比1.41%。
显然,无论如何比较,翻倍基都是行业“稀有动物”。

上述翻倍基TOP20榜单中,业绩靠前的分别是:永赢科技智选A/C ,中欧数字经济A/C ,华夏中证5G通信主题ETF联接D,信澳业绩驱动A/C,大成科技创新A/C。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产品全都为主动权益产品,投资主题多在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这与市场今年以来整体表现一致。
从产品规模看,上述5832只绩优基金中,规模超过百亿的产品71只,占比1.22%。排在规模TOP20榜单的产品,除了2只黄金ETF,其余是清一色的被动式指数基金(ETF)。
其中,规模上千亿的总共6只,分别是:华泰柏瑞沪深300ETF,4255.81亿元;易方达沪深300ETF,3051.65亿元;华夏沪深300ETF,2280.61亿元;嘉实沪深300ETF,1996.95亿元;南方中证500ETF,1400.98亿元;易方达创业板ETF,1102.00亿元。

在这些被动式指数型基金中,宽基ETF占大多数。
具体而言,沪深300ETF总计4只,数量排名第一;中证1000ETF总计3只,数量排名第二。此外,跟踪创业板、科创板指数的ETF,合计5只。
在收益超过20%情况下,这些规模上百亿、上千亿的巨无霸,在这轮牛市里显现出巨大的赚钱效应,已成为投资者与基金公司共赢的明星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