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黄金再度站上全球金融舞台的焦点。不仅国内现货价格稳定在900元/克左右,国际金价突破4000美元/盎司,创下历史新高,更在资产赛道上碾压曾经风光无限的比特币,成为年度最耀眼的投资明星。
与此同时,金价的飙升也悄然改变了消费市场格局:品牌金饰价格跃升至1000元/克,让传统足金首饰逐渐超出普通消费者的承受范围,各类 “平替” 趁机涌入市场,其中以“沙金”为代表的产品更是凭借 “低价仿金” 的噱头迅速走红。
然而,这看似划算的交易背后,却隐藏着成分造假、误导宣传等诸多乱象。
文 | Paella 图 | 四象设计部
截至今年10月,国际金价再创历史新高,现货黄金盘中突破4000美元/盎司,年内涨幅突破50%。与过去几年被比特币抢尽风头不同,今年黄金领涨全球资产的态势已经不可逆转。
除此之外,白银、铂金、钯金同样表现惊人,涨幅分别高达53%、60%、33%,全面跑赢比特币约29%的涨幅,更遑论以美股标普500指数不到20%的预测涨幅,再度证明贵金属在动荡年代的地位无可取代。
今年以来黄金大放异彩的行情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宏观因素、市场需求与政策调整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短期因素是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经济不确定性上升的局势下,黄金的 “避险属性” 被充分激发。2025 年以来,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多起重大风险事件,包括美国联邦政府停摆、中东地区局势升级、欧洲部分国家政治动荡、全球供应链中断等。这些事件使得市场风险偏好下降,投资者纷纷转向黄金等传统避险资产,推动金价快速上涨。
此外,货币政策的转向和美元指数的下跌也是金价上涨的助推器。美联储9月降息开启了宽松周期,实际利率下行就会直接降低黄金的持有成本,全球主要央行纷纷转向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了大量流动性。而美元指数在今年上半年暴跌11%,创了1973年以来同期的最大跌幅,双重利好推动金价的突破。
而长期来看,随着美国国债规模不断扩大,美元信用体系加速弱化,为了分散外汇储备、对冲美元资产的风险,全球央行都在持续增持黄金。截至 2025 年 10 月,全球官方黄金储备价值达到 4.64 万亿美元,较 2024 年底激增 52.9%。中国央行已连续 11 个月增持黄金,9 月末储备达 7406 万盎司。全球央行的集体购金行为消化了市场供应,向市场传递了对黄金价值的长期认可,为金价提供了坚实的底层支撑。

黄金价格的历史性暴涨,不仅深刻影响了投资市场,也对消费市场产生了显著的冲击。根据中国黄金协会统计数据,2025 年上半年,我国黄金消费量505.205吨,同比下降3.54%,其中黄金首饰199.826吨,同比下降26%。
黄金首饰消费量的下降,自然与金价的上涨息息相关,品牌足金首饰动辄1000元/克的高价,并不是所有人都承受得起。但总体来说,大众对于黄金的消费意愿和向往依然存在,这就不得不提到足金、K金及其替代品的存在差异及市场定位了。
我们常说的“足金”是黄金纯度最高的一类,其成分几乎为纯金,仅含微量其他金属以增强硬度。根据国家标准,含金量≥99%的黄金制品即可称为足金,其中99.9%为千足金,99.99%为万足金。
而所谓的K金,其实是一种含黄金的合金。通过添加银、铜、锌等金属,增加硬度的同时,精准控制产品的含金量。国际上以“K”为单位,1K≈4.166%含金量,例如9K金含金量37.5%,14K金含金量58.5%,18K金的含金量75%,24K则被看作理论上的纯金(实际含金量99.9%)。
因此,低K金通常被视为足金饰品的“平替”,它的硬度会比纯金要高,但如果不经检测,外观来看和纯金几乎没有太大区别,同时价格也远低于纯金。以10月9日的黄金价格来看,24K金的收盘价格为900元/克,18K金价格为669元/克,14K金仅为520元/克,几乎打了对折。
对于喜爱金饰,但预算有限,追求设计感而不追求保值的消费者来说,K金算是比较理想的替代品。但在K金之外,还有许多新型消费品,凭借 “低价”“外观相似” 等优势,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镀金或包金首饰,这类产品以铜、锌等金属为基材,表面电镀一层黄金或包一层薄金,外观与黄金首饰相似,但价格极低,通常每件仅几十元至几百元,在电商平台上销量极高。
但根据国家最新《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GB 11887-2025),含金量为9K(37.5%)及以上的饰品才能被称为“金及其合金”,这类镀金、包金首饰,由于实质基材是铜或锌,含金量过低,并不能被称为“金饰”。

而近年来市面上流行的“沙金”,则是比镀金和包金更时髦却更具争议的产品。
沙金本是产于河流底层或低洼地带、与石沙混杂在一起,经过淘洗出来的黄金。露在地面的金矿石,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打后风化崩裂,脱离了矿脉在泥沙中顺水而下并沉积,形成沙金。因此,许多商家通常会宣传 “沙金是天然黄金的副产品,比足金便宜,性价比更高”“越南沙金 / 缅甸沙金,天然开采,含金量高,戴久不褪色”,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组来到素有“中国首饰之都”的之称的广东省海丰县梅陇镇,在这里的首饰加工厂仓库中,囤积着大量冒充黄金的“沙金”首饰。它们批发价格极其便宜,较粗的沙金项链,批发价为70元1串,较细的为50元1串,而戒指价格只要2、3元一个。
据调查的首饰厂负责人透露,这些沙金首饰肉眼看来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甚至有些商家直接刻上S999的字样,打着黄金的名义售卖,梅陇镇上的饰品厂很多都是做这个生意的,随便一个网红都能卖十万件。
栏目记者以130元的购买了两串沙金项链,并来到“中国商业联合会珠宝首饰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进行了金属含量检测。
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这款 “沙金” 首饰的主要成分是铜和锌,属于典型的铜锌合金(黄铜),黄金含量仅为 0.58%,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此外,调查还发现,市面上部分 “沙金” 首饰甚至连表面的镀金层都没有,直接采用铜合金本色(通过化学处理使其呈现金色),这类产品在佩戴一段时间后(通常 1-2 个月)会出现褪色、生锈等问题。

除了成分造假外,市面上的 “沙金” 首饰还存在严重的有害成分超标问题。根据国家标准GB 28480-2012《饰品 有害物质限量的规定》中要求,人体长期接触的首饰,镍释放量限值为每星期每平方厘米0.5微克。
然而根据专业机构的检测,部分铜镍合金饰品,镍的释放量可以达到国家标准的上千倍,长期佩戴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在消费陷阱和溢价严重的时代,对奢侈品“平替”的追求和热情不难理解,但相信几十块钱能买到金子,无异于相信天上会掉馅饼。在追求性价比的同时,我们也要对贵金属的价值和价格有最基本的判断,避免陷入商家的概念误导和虚假宣传。
与其盲目跟风购买廉价劣质0保值的仿金饰品,不如先认真盘一盘自己的消费需求和预算,再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足金或K金。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购买哪种黄金,都应该选择正规品牌和商家,仔细查看产品的成分标识和鉴定证书,才能避免花金子的钱买了铁坨子。
在未来,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市场环境的调整,黄金市场可能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但无论市场如何变化,理性、客观的认知始终是投资者和消费者应对市场波动的核心武器。
只有充分了解市场规律和产品本质,才能在黄金市场的繁荣与波动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消费需求的合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