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没提稀土没谈关税!中美两天结束会谈,吉隆坡谈判为啥这么着急?
创始人
2025-10-29 07:33:51
0

前言

最近中美在吉隆坡的经贸谈判,有点像一场没按剧本走却早有默契的戏。

原定三天的议程,两天就匆匆收尾,外人看觉得节奏诡异,但若往深了琢磨,这根本不是“效率高”那么简单。

这次中美谈判更像是双方心里都有本账,知道该摊的底牌差不多亮完了,再耗着也没新内容,不如见好就收。

那这次谈判之后中美双方有了怎样的变化?为啥这次中美都愿意妥协了?

反常节奏里的信号

先说说这场谈判的“外在反常”,地点选在吉隆坡,很多人只觉得“中立”,其实这背后藏着巧思。

吉隆坡不是什么随机选的城市,这些年常被用作多边外交或双边博弈的“缓冲场”。

既没有华盛顿或北京的主场压力,也没有欧洲城市那种过度偏向西方的舆论氛围,双方坐下来谈,少了点“对着干”的紧绷感,多了点“务实聊”的空间。

这种选址本身,其实已经暗示了这次谈判的基调:不想吵架,想解决点实际问题。

更有意思的是美方的阵容,之前总在经贸议题里露面的商务部部长卢特尼克,这次直接“隐身”了,换成财政部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耶尔搭档出场。

这俩人的组合很有讲究:卢特尼克背后代表的是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派,也就是常说的“鹰派”,他的缺席,等于明着告诉中方“这次不跟你谈对抗,谈交换”。

而财长主导,意味着美方更关心经济利益,比如农业出口、航运费这些实打实的“好处”,贸易代表则负责把这些利益落地成具体条款。

这种阵容调整,比任何话术都直白:美国现在没精力再打关税战,只想赶紧拿到能向国内交代的“成绩单”。

至于谈判提前一天结束,我倒觉得不是什么“谈得顺利”,而是双方的底线都摸得差不多了。

如果还有可争的空间,谁会愿意提前散场?大概率是两边都清楚,再谈下去也拿不到更多好处,反而可能把当前的默契打破。

这种“见好就收”,本质是一种务实的妥协,也是双方都“打不动了”的间接证明。

不只是稀土和关税的较量

很多人看完谈判,都觉得是中方用稀土“压”住了美国,毕竟全球92%的稀土精炼产能在我们手里,这确实是张硬牌。

但我觉得这事不能只看表面,中方这次的操作,比“直接打稀土牌”更聪明。

我们没明着说“你敢加关税,我就断稀土”,而是把这张牌“摆到桌边”又没推出去,释放的信号是“我有能力制约你,但我暂时不想这么做”。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单一筹码再硬,也经不起长期消耗。

如果这次真把稀土当“杀手锏”用了,后续美方肯定会加速找替代方案,比如跟澳大利亚、蒙古国合作建精炼厂,虽然短期内赶不上我们的产能,但长期来看会削弱我们的优势。

所以这次的“动态威慑”,既让美方意识到我们的实力,又没把路堵死,留了后续谈判的空间,这才是更长远的战略思维。

美方这边,其实也是被内政推着走。

年底国债要逼近40万亿,通胀虽然比之前好点,但还没稳到让老百姓满意,更关键的是中期选举临近。

美国的农业州一直是关税战的“受害者”,中国之前反制的农产品,直接影响了这些州农民的收入,如果再不让步,这些州的选票可能就保不住了。

还有芯片管制,之前美方想通过卡芯片遏制我们,但后来发现,管制太严反而让中国更下定决心搞自主研发,等于给我们的“内循环”找了个理由。

所以美方现在的心态是“见好就收”,既要拿到农业、航运这些实际利益,又不能把中方逼到彻底脱钩的地步。

说到底,这次博弈不是“你赢我输”的零和游戏,而是一场“谁更能忍住不动底牌”的心理战。

中方没急着打稀土牌,美方没敢继续加关税,都是因为双方都清楚,现在的局面下,“耗着”比“赢一局”更重要,谁先沉不住气,谁就可能输掉长期的主动权。

冷和平里的韧性较量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中美这次都愿意妥协?其实背后还有个重要原因:全球市场的“集体焦虑”在推着双方走。

你看最近的航运价格,一路飙升,很多货轮在港口堵着卸不了货;供应链更是断断续续,从大宗商品到半导体,要么断供要么涨价。

美联储之前加了那么多次息,现在手里的“加息空间”已经快没了,可全球经济的稳定性还是没看到好转。

在这种情况下,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再对抗下去,受伤的不只是双方,而是整个全球市场。

如果两国一直僵着,资本不敢投资,供应链不敢布局,整个世界经济都会跟着“感冒”。

所以这次谈判快速收尾,某种程度上是中美在“全球压力”下的“共同止血”,不是因为彼此喜欢,而是谁也离不开谁,谁也承担不起“彻底撕破脸”的代价。

现在的中美关系,其实已经进入了一种“冷和平”的新阶段、

不是之前的“蜜月期”,也不是之前的“高强度对抗期”,而是一种“知道彼此有分歧,但愿意坐下来谈;知道没法彻底认同,但愿意找利益共同点”的状态。

从吉隆坡谈判到接下来的韩国庆州APEC会晤,双方的拉锯不会一下子结束,但有一点越来越清楚:未来的较量,不再是“谁能摊牌更狠”,而是“谁能撑得更久”。

这个“撑得更久”,拼的不是某一张筹码,而是体系的持续性、经济的韧性和民众的耐心。

结语

中美经贸关系就像一场长期马拉松,不是靠某一段冲刺就能赢的。

这次吉隆坡谈判只是途中的一个“补给站”,双方喝口水、调整下节奏,接下来还要继续跑。

但无论怎么跑,有一点不会变:只有尊重彼此的底线,找到利益的平衡点,才能跑得更稳、更远,这对中美好,对整个世界也好。

相关内容

特朗普政府被曝为败诉做准备...
【文/观察者网 王恺雯】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全球发起的贸易战,在美国国...
2025-11-23 22:06:01
关税重磅!美国宣布:取消!...
来源:证券时报 美国关税政策正在发生重大调整。 最新消息显示,在美...
2025-11-23 22:05:09
俄罗斯央行确认出售实物黄金...
来源:新华网 俄罗斯中央银行20日向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确认,该行...
2025-11-23 21:05:53
王毅:日本现职领导人讲了不...
据外交部网站,11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
2025-11-23 18:10:22
美银Hartnett:一切...
近期,市场对美联储12月利率路径的判断出现显著分歧。此前,因通胀温...
2025-11-23 18:09:20
王毅:中方绝不允许日本右翼...
当地时间2025年1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
2025-11-23 14:17:12

热门资讯

【机构调研记录】浦银安盛基金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市场公开信息及11月21日披露的机构调研信息,浦银安盛基金近期对1家上市公司进行了...
【机构调研记录】惠升基金调研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市场公开信息及11月21日披露的机构调研信息,惠升基金近期对2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调研...
【机构调研记录】银河基金调研冰...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市场公开信息及11月21日披露的机构调研信息,银河基金近期对2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调研...
【机构调研记录】中邮基金调研荣...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市场公开信息及11月21日披露的机构调研信息,中邮基金近期对1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调研...
【机构调研记录】泰信基金调研骄...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市场公开信息及11月21日披露的机构调研信息,泰信基金近期对1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调研...
【机构调研记录】鹏扬基金调研中...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市场公开信息及11月21日披露的机构调研信息,鹏扬基金近期对1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调研...
【机构调研记录】万家基金调研和...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市场公开信息及11月21日披露的机构调研信息,万家基金近期对1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调研...
【机构调研记录】融通基金调研中...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市场公开信息及11月21日披露的机构调研信息,融通基金近期对1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调研...
ETF规模速报 | 沪深300... 上周五(11月21日),市场全天震荡调整,沪指跌超2%,创业板指跌超4%。板块方面,中船系、AI应用...
万亿美元加密溃败中:特朗普关联... 在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的第二个任期内,加密资产曾重塑了其家族的财富版图。但如今,特朗普家族及其追随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