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谈判桌上,中美双方的手终于握在了一起,贸易战的硝烟中首次透出一缕曙光。
“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框架!”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记者会上难掩喜悦之情。当地时间10月26日,为期两天的中美经贸谈判落下帷幕,美方代表一改往日的强硬姿态,罕见地用“建设性”和“影响深远”来形容此次会谈成果。
(图1)

这是今年中美双方的第五轮面对面会谈(图1),也是两国元首即将在韩国会晤前的一次关键预热。谈判桌前,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何立峰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贸易代表格里尔相对而坐,就一系列敏感议题展开了激烈博弈。
这场在吉隆坡举行的中美经贸会谈释放出令人瞩目的积极信号。据彭博社报道,双方讨论范围涵盖了农产品采购、TikTok命运、芬太尼危机、贸易平衡、稀土战略和整体双边关系等六大关键议题。
在农产品领域,美方透露中国预计将大规模采购美国大豆,这无疑是美国农业州最希望听到的好消息。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的采购决定将直接影响美国农场主的生计和特朗普的票仓。
更引人注目的是稀土领域的突破。贝森特预计,中国将把实施稀土矿物和磁铁管控的措施推迟一年,并重新审视相关政策。这一让步意义重大,毕竟中国掌控着全球稀土供应链的命脉。
(图2)

而在最受关注的关税问题上,特朗普此前威胁的“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征收100%关税”的剑拔弩张态势已经缓解。贝森特(图2)明确表示:“这个威胁已经化解。” 这一表态为即将到来的中美首相会晤扫除了最大障碍。
事实上,这场谈判绝非简单的经贸博弈,而是两国在全球格局中的战略较量。
对于美国而言,2024年大选在即,特朗普迫切需要在外交和经贸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向选民证明他的强硬谈判策略“有效”。
而对中国来说,稳定中美关系不仅关乎经济发展,更影响着地缘政治格局的走向。中方在谈判中既展现了灵活性,也在核心利益上坚守了底线。
白宫早前已确认,美中领导人将于10月30日在韩国举行双边会晤,会场安排在特朗普亚洲行的最后一站——韩国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相关活动期间。这一安排本身就具有高度象征意义,表明两国都有意愿解决双边问题。
(图3)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图3)在马来西亚出席东盟峰会时也对与中国的贸易协议表示“充满信心”,并形容最新一轮美中谈判“富有成果”。这种同步的乐观表态,在过去一年的中美交锋中实属罕见。
当然,本次谈判的成功,离不开中方牵头人何立峰的卓越谈判技巧和战略定力。据报道,双方以今年以来两国元首历次通话重要共识为引领,围绕美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措施、延长对等关税暂停期等敏感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富有建设性的交流磋商”。
何立峰率领的中方团队既在农产品采购等美方核心关切上展现了灵活性,又成功将稀土等战略资源的管控作为谈判筹码,体现了中国“以牙还牙”的谈判智慧。
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也不得不承认,这次谈判“进行了广泛讨论,涉及各种议题”,美方期待“两国领导人将在未来几周就进展举行一次非常富有成效的会谈”。这种评价从一向强硬的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官员口中说出,分量非同一般。
总的来说,从各方释放的信息来看,两国领导人有望在之后会晤中,敲定一项旨在暂停更高关税、推迟稀土出口限制的初步协议。特朗普还透露,他计划未来分别在中国与美国与中国领导人再度见面,这表明双方可能正在规划更长期的关系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