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鹤静
2020年,西部利得基金正式开启ETF业务,推出公司首只ETF产品西部利得创业板大盘ETF;2021年,公司的第二只ETF产品西部利得深证红利ETF成立。时隔四年多,西部利得基金重启ETF产品线,推出公司第三只ETF产品西部利得创业板综合ETF,并同步发行了场外联接基金。
日前,西部利得创业板综合ETF基金经理周平、祁威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公司此时重启ETF产品线,是基于市场机遇、战略定位、能力匹配三重逻辑共振。未来公司的ETF业务将聚焦高成长赛道、创新产品形态、强化技术赋能、构建资产配置生态,力争成为投资者信赖的被动投资专家。
创业板长期配置价值显现
在西部利得创业板大盘ETF的基础上,此次西部利得基金继续深耕创业板赛道,推出西部利得创业板综合ETF。祁威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这一布局主要是基于战略价值和市场优势的深度考量。
“创业板综合指数全面覆盖创业板市场全貌,历经15年的市场周期考验,长期回报表现较为稳健,收益表现也相对优于创业板指、创业200等主流指数。并且,该指数的成分股集中于中小市值企业,风格高度契合‘专精特新’赛道,力争捕捉高成长企业的价值红利,为投资者提供更大收益弹性与长期投资价值。”祁威表示。
并且,祁威提到,创业板综合指数的配置价值主要体现在成分股所在行业的均衡性与分散化优势,该指数成分股覆盖28个申万一级行业,可以有效规避部分板块的估值风险,力争指数在部分板块回调时,仍能通过其他板块获取增长动能。
结合近期的市场环境来看,祁威认为,盈利结构性改善、信用周期回暖正在持续为A股带来投资机会,中期值得持续关注。
尽管国内权益市场短期面临波动加剧和获利回吐的压力,但在祁威看来,驱动创业板走强的核心逻辑未发生改变:“流动性持续优化、产业突破深化、制度革新推进、资金汇聚效应增强,将共同构筑长期配置价值,或为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成长投资机遇。”
把握窗口重启ETF布局
西部利得基金时隔四年多重启ETF产品线,在ETF投资部总经理周平看来,本质上是市场机遇、战略定位、能力匹配三重逻辑的共振。
“一方面,近年来国内被动投资发展提速,无论是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还是金融科技持续赋能,都为ETF市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公司依托前期的产品运营经验、创新产品设计能力以及生态化服务体系,已经构建起了坚实的竞争壁垒。未来,ETF业务将成为公司连接投资者、拓展资产配置版图、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抓手之一。”周平介绍。
对于接下来ETF业务的布局规划,周平表示,未来公司将聚焦高成长赛道、创新产品形态、强化技术赋能、构建资产配置生态,力争实现从规模追赶到价值引领的跨越式发展,成为投资者信赖的“被动投资专家”,在ETF市场中树立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
“为了ETF业务能够顺利拓展,公司已逐步建立起覆盖全业务链条的生态体系,不仅有战略层面的支持,还储备了多元化的销售渠道以及专业化的做市服务支持等资源。”尤其是在流动性保障方面,周平介绍,目前公司已与多家头部券商达成合作,作为流动性服务商,为ETF产品提供持续的双边报价,有效提升市场交易活跃度,力争产品流动性稳定高效。
“昼夜接力”实现业务保障
为壮大ETF产品线,西部利得基金在人员配置上进行了调配和团队搭建。目前,西部利得基金ETF团队由部门总经理周平以及两位基金经理祁威、童国林组成。
周平介绍,自己从主动管理的固收增强及权益类产品向被动ETF业务转型,是公司战略升级与个人能力迁移的有机融合:“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主要是以经验复用和战略适配为核心,继续发挥我在多资产类别管理过程中的储备和积累,全面梳理ETF产品线的战略定位、规划布局、监管协同、核心选品等环节,和团队一起系统化提升公司的ETF业务发展动能。”
目前,西部利得基金ETF团队在日常管理上采用“昼夜接力”协作机制,以实现全天候业务连续性保障:一位基金经理负责日间市场交易时段的实时盯盘、异常情况处置及交易指令执行;另一位基金经理负责策略研究,并承接晚间PCF文件制作、参数校验、盘后投资分析等深度工作。
在祁威看来,这种分时段的分工模式既保证了ETF运作的时效性要求,又能构建完整的业务闭环,从而有效提升ETF的管理效能,同时系统性地控制运作风险。
展望未来的业务发展方向,西部利得基金ETF团队表示,团队将加速拓展产品线,重点布局主题型ETF、跨境ETF、策略型ETF等,构建多元化的产品矩阵。同时,在人才引进上,团队将优先选拔指数研究功底深厚的专业人才,通过精准匹配个人优势,实现能力互补与双向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