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特朗普在白宫会见了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时,记者提到了中美贸易问题。令人大吃一惊的是,特朗普直言不讳地说:“中国现在要支付55%的关税,如果中美没能达成协议,11月1日开始,中国的关税可能会升高到155%。”
对于155%的关税,大家都感到非常震惊。毕竟,这个数字远远高于之前任何关税威胁。要知道,在新一轮贸易战初期,特朗普也曾一度宣布加征关税,把全球市场搞得动荡不安。然而这次的威胁更为严苛,155%的关税意味着:如果中国的一件商品价值100美元,进入美国时,可能就得交155美元的关税,这几乎相当于完全切断中美之间的贸易往来。

特朗普还特别强调,“中国每年都要向美国支付巨额关税”,仿佛这些关税全都是中国企业直接支付给美国政府。然而事实上,早有专家指出,关税最终会转嫁给美国的消费者。奇怪的是,在放出这样严厉的言辞后,特朗普又说了一些缓和的话。他表示:“我相信中国会坐下来谈判,并最终达成协议。”更让人惊讶的是,特朗普还淡化了台海局势的紧张,他说:“中国大陆不会采取军事行动”,并透露自己计划在2026年初访问中国,他相信中美最终会达成一个非常强有力的贸易协议。
这显然是特朗普典型的“胡萝卜加大棒”策略——一方面用155%的高关税威胁,另一方面又展现出对达成协议的信心。细想一下,特朗普的言论其实并非完全是对中国说的,更像是对美国国内选民说的。毕竟,美国的中期选举将在2026年举行,特朗普需要展现对中国的强硬立场,但又不希望让市场过于恐慌,影响选民的情绪。

至于谈判的具体内容,特朗普早已明确了重点:稀土、芬太尼和大豆。这三个议题对中美关系都至关重要。稀土是战略性资源,而中国刚刚宣布对一些关键矿产实行出口管制;芬太尼是美国的社会痛点,特朗普显然希望将问题的责任推给中国;大豆则关乎农业州的选民利益,特朗普必须解决好农产品出口问题,否则在中期选举后,他可能会成为一个“跛脚总统”。

有趣的是,11月1日这个日期非常敏感。届时,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刚刚结束,中美领导人也可能会有重要会晤。特朗普把关税加征的最后期限设在这个时间点,显然是想给对方施加压力,同时也给自己留下谈判的余地,以便在必要时进行妥协。

在与阿尔巴尼斯的会谈中,特朗普还提到美国将加速向澳大利亚交付核潜艇。这看似与中美贸易无关,但实际上,却透露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布局。美国一直以来把军事力量作为谈判筹码,而特朗普此举无疑也是用军事威慑来配合经济压力。通过拉拢澳大利亚等地区盟友,美国的谈判筹码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总体来说,特朗普的这番言论不仅是针对中国的,也是在为即将到来的选举做铺垫,同时加强与地区盟友的合作。
下一篇:股息率超3%的ETF大集合来了!